• 8阅读
  • 0回复

神童的故事不是神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05-29

    【德国《明星》画刊第17期文章】题:神童
    丹麦国王感谢历史学家克里斯蒂安·海因里希·海内肯所作的报告,并把大象勋章别到他的胸前。当国王邀请他参加报告会结束后举行的宴会时,这位被邀请者却彬彬有礼地拒绝了,他说:“国王陛下,我十分感谢您的邀请,但我还只会吃粥。”
    这并不奇怪,因为海内肯那时才3岁。这位语言天才在4岁时就已经撰写了一部丹麦史。1725年他4岁半去世时,有一位编年史作者这样写道:“从年龄和智慧方面来石,他显得象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一位编年史作者认为,他“负担过重,为他的知识所压倒”。他死于急剧的体力衰退。
    神童的故事对成年人来说象神话一样。但这些孩子的生活并不都是神话般的。他们令人钦佩、羡慕,但很少被人理解。
    过去有种说法,每100年会有一些神童出世。现在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所有的新生儿中,有2%的婴儿的智商在130至150之间。正常人的智商在80和120之间。艾伯特·爱因斯坦的智商为172。
    据估计,德国目前有30万智商较高的儿童,但没有人注意他们很高的天资。在联邦共和国,每年有2万名学生在上课时不是感到紧张,而是感到无聊。
    神童的生活往往很艰难,因为神童在智力上虽然远远超过他们的同龄人,但他们在感情和身体上的需要则与同龄人相同。
    居住在埃勒茨豪森的加布里拉·格雷贝尔有一个天资颇高的女儿,名叫安妮卡。安妮卡第一次会说‘汽车,时才7个月。3岁时她就能看报了。安妮卡从来没有玩过玩具娃娃,不把偎依动物带到床上睡觉,而是经常考虑臭氧洞、森林死亡和世界上的饥荒。如果父母对她的愿望和问题不迅速作出反应,她就失去耐心,表示不满,甚至经常发脾气。父母觉得不能满足她的要求,希望有一个幼儿园能给予帮助。
    加布里拉·格雷贝尔说:“幼儿园的女教师们告诉我,她们把安妮卡放到角落里,给她一堆书,不久,她就因其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大哭大闹。于是她们就指责我们想把安妮卡训练成智力非凡的人,我们也因这种偏见而失去了朋友。”
    后来,安妮卡来到汉诺威博特费尔德专门为天资高的孩子设立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是山特别教育家布里吉特·波利特在7年前建立的。波利特说,“我们的孩子不是来自贵族家庭,而是来自普通的家庭。现在我们只是给孩子们自由,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我们这里,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他们的创造力。只有在孩子们的要求经常得不到满足时他们才会发怒。”
    安妮卡在这个迄今在德国独一无二的幼儿园里终于感到了快乐。但当她进入学校后,老毛病又犯了:安妮卡不与外界接触,得了胃痉挛,经常躺在床上。安妮卡的母亲回忆说:“由于我们担心又会听到别人的议论,说我们的教育只是过分的严格管教,所以我们对班主任隐瞒安妮卡能阅读、书写和计算的情况。”幸运的是班主任很快就看出这是怎么回事。入学几个星期之后,班主任把安妮卡送到二年级去听了几天课,她马上留在那儿了。
    德国正在对一些天赋较高的孩子进行特别教育。1988年,莱比锡大学心理学专业开始在德国进行独一无二的试验。它通过在报纸上登广告的方式寻找在上学之前已经能阅读和书写的孩子,以便对他们进行特殊训练。早在1981年,“德国基督教青年村”作为联邦共和国唯一的一个教育机构在其不伦瑞克的克里斯托福鲁斯学校专门为天资高的学生设立了特殊班级,目的是使他们的特性能充分发挥出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