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满目疮痍 百废待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03-30

    3月16日,天刚蒙蒙亮,我乘车来到了泰国东部边陲重镇亚兰
    。
    记得上一次来亚兰已是5年前的事了,那时,侵柬越军重兵压境,亚兰上空硝烟弥漫。而今却不同了,自去年柬埔寨和平协议签署后,亚兰从战争威胁中解脱出来,人们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过去临街人家关门闭户,而今商店生意兴隆,街道上人来车往,一派和平景象。
    据说,柬埔寨停战后,这个边境城市将成为通往柬埔寨的贸易门户。因而,亚兰商业发展很快,房地产价猛涨,内地商人都看准了这块宝地。
    位于泰柬边境的8号难民营,收容着4.7万多名柬埔寨难民,5年前我曾两次来到这里,现在它已一改过去的凄凉景象,临时的小草棚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整齐清洁的竹屋,这里已开设了个体商店、学校、俱乐部、医务室和服装店。街道两旁有卖新鲜水果、鲜鱼和日用品的小摊。
    我们的突然来临,使这所僻静的难民营一下子沸腾起来,大人小孩涌到街道两旁,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车队在难民营转了一圈停在广场上,我趁机采访了几位难民。一名21岁青年告诉我,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6个年头,习惯了这里的一切。难民营在联合国难民署的管理下,每人每周供给3公斤粮食,半公斤蔬菜。他说,他们是从广播里得知柬埔寨恢复和平的消息的,感到欢欣鼓舞,整整庆祝了3天3夜。
    他激动地说:“我想早点儿回家,虽然我的国家很穷,但毕竟是我的祖国。”他还告诉我,他们已开办了缝纫、技工培训班,一旦回国可以为重建家园效力。他表达了全体柬埔寨难民的共同心愿,他们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联合国官员3月16日宣布,难民署已决定从3月30日起遣返滞留在泰国境内的35万柬埔寨难民,第一批为600人,4月份1万人,从5月份起每周1万人。
    8月11日,我们又前往柬埔寨境内马德望省的诗梳风镇采访,这里显然是另一个世界,一切都显得萧条、暗淡,整齐的建筑没有了,柏油路变成了高低不平的土路,前车过后尘土飞扬,后车十米开外不见踪影。据说,这条路通车是泰国工兵的功劳。为了通车,400多名工兵昼夜奋战一个月,排雷修路,今天才得以通车。
    约20分钟,柬埔寨重镇波贝出现在我们面前。波贝过去是战争拉锯区,饱受创伤,但战后恢复很快,现已变成一座贸易城。城西是一个大货场,一辆辆大卡车在装卸货物。离货场不远有一个百米见方的大集市。集市上商品齐全,家用电器、小百货、纺织品、手表、进口眼镜应有尽有,但更多的是银铜器和烟酒。这里的烟酒很便宜,一条“万宝路”仅7个美元,一瓶在泰国要30美元的红方威士忌14美元。
    这里的商店大多是家庭式的,有趣的是每个商店都拉着一张吊床,商人就坐在吊床上叫卖。当我在一个小铺前问一对羚羊角的价格时,店主开价50美元,我摇了摇头,她马上改口40美元,井让我还价,看得出,战后他们已很快学会了生意经。
    告别了波贝,我们继续沿5号公路前行。从波贝到诗梳风48公里长的地段是一片开阔地。据说,战争年代,这一带是死亡带,因为途经这里的人,很难躲过枪弹。靠近诗梳风县城,有一座小山丘,越军在上面修筑的暸望塔和炮楼依然保存着。
    诗梳风是几万人的小镇,没有高大的楼房,街道也很窄。战争的摧残,使小镇百孔千疮,人们正在医治战争创伤。城里商店很少,大多是临街人家摆的货摊。这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也有骑摩托车的。汽车很少,只有几辆破烂不堪的大卡车停放在广场上。最为醒目的是县城中央建筑物前竖立的西哈努克年轻时的大幅肖像和随风飘扬的全国最高委员会会旗。虽然我们来不及下车采访,但是这里和平的气氛和人们平静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