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中国将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大步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02-28

    【俄罗斯《真理报》2月1日文章】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迈向21世纪(作者经济学博士伊万·纳乌莫夫)(原编者按:正当我们前统一的国民经济综合体受到匆忙的、缺乏远见的决定和民族及政治纠纷的破坏,越来越陷入危机的深渊和未知数时,拥有十多亿人口的中国在打算以经济和科技潜力的新增长结束20世纪。)
    还在第七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中国就已开始起草90年代纲领,在经济危机到来和开始经济整顿时,这一工作更加加快了。
    在第六和第七个五年计划(1981—1990年)中,中国的国民收入增加了1.3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7%。
    就所生产的某些产品产量来说,中国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占据了较高的地位。改革,特别是前五年的改革取得了无可争议的成就,仅从消费品市场和定额分配范围的缩小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开始出现生产资料市场、劳务市场和科技成果市场等。
    但是,中国的经济实践表明,并不能借助于改革在短时期内解决社会上大多数极为严重的问题。
    如果要用几句话来概括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话,那么可以说,这是一个国民经济及生产力进一步现代化的纲领,是提高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的纲领。文件指出,20世纪的最后十年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上的关键性十年。经济结构改革,使经济转向符合居民需求的迅速进步的结构,以及加快生产设备的更新——这是实现当前任务的总方针。纲领指出,所提出的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改革的成功。这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新的经济体制和这个体制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它们把商品—计划经济的发展、统一规划和市场调节结合了起来。根据这一构想,给计划提出了对国民经济比例进行宏观调节的任务、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的任务,改革生产结构并监督经济的整个状况的任务。市场的作用是“净化”和刺激经济。
    官方的改革所有制关系的构想有了发展,承认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代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自由发展。在国营企业中,这意味着各种承包制并存。只有经过试验才允许实行企业股份制和改行租赁制。认为,可以在不更换财产主体(不进行私有化)的情况下,把国营企业变成独立的、自我发展和自负盈亏的企业。鼓励探索和利用公有制的各种非传统形式。
    农村政策的宗旨是完善小农经济和家庭承包制,扩大劳动工具、化肥、地膜及机械化生产农具为小农经济及承包制服务的范围。
    计划将在财政信贷制度和税收政策方面采取一些重大措施。象前些年一样,注意的中心仍将是价格改革:拟建立价格形成的合理机制和价格管理系统,这样的机制和系统将保证逐步扩大市场调节,同时国家对少数至关重要的商品仍然规定价格。
    根据过去十年的经验,可以相当有把握地说,提高工业质量指标将会完成,中国将在加强自己的经济和科技能力方面大踏步前进。
    与此同时,这种经济的腾飞将不会是一帆风顺和没有矛盾的。在评价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内政治形势时,不能忘掉这样一些极为复杂的问题,如人口问题、生态问题、粮食问题、原料问题、运输和就业问题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口压力。
    在经营活动加强的情况下,对环境的破坏将会具有危险的规模。总之,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中国社会必将经受十分艰巨的考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