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日本《国际贸易》文章:中国经济走向二十一世纪的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01-30

    【日本《国际贸易》12月31日一期与1月7日一期合刊文章】题:中国经济走向2000年的课题(作者亚细亚大学副教授小林熙直)
    1991年是展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而且关键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是制定并开始实施本世纪最后1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0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根据纲要所描绘的到2000年的蓝图,中国似乎是要建立一种旨在使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通过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从目前的“温饱”水平提高到“小康”水平。为达到这一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要达到6%,2000年时则要达到3.11万亿日元的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能在何种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说这是一个与8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能否成功密切相关的问题。
    1991年中国的农业生产因气候不顺而停滞不前,但工业生产却因取消了控制投资政策而实现了13%的高速增长。整个国民生产总值创造了增长近7%的记录。但在经济改革方面也有一些急待解决的课题。虽然1989年和1990年农业连续两年取得了丰收,但农民生活改善并不大。其根本原因在于,流通领域的体制不健全,跟不上粮食等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为繁荣农村经济,但愿能够形成全国规模的,系统化的农产品市场。城市经济中的最大课题是,如何解决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企业要抛开代替政府而负担的教育、医疗卫生、住宅等社会福利方面的各种事业。
    另一个待解决的大课题是,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平衡问题。80年代中国在企业经济方面首先实施了微观改革。如何使宏观改革与之相协调,这将是走向21世纪的过程中仍待解决的课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