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韩刊认为:现在是进入中国市场的良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1-10-31

    【南朝鲜《每经周刊》10月9日一期文章】题:现在是进入中国市场的良机
    据韩国银行的正式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共为108项、1.1亿美元,其中近80%是1990年后进行的。尽管对中国的投资正迅速增加,但远远赶不上国内出现的“中国热”程度。原因何在?我国企业在评价中国投资环境时,往往注重政治因素而不重视经济因素,总认为在没有建交的社会主义国家投资风险大。在中国投资果真比在东南亚国家投资风险大吗?让我们列举几个指标来看看中国的投资环境。
    首先,从政治环境来看,1989年6月发生天安门事件后确实出现过小小的不安,但是现在却保持着安定局面。1979年开始推进的改革和开放的基本政策不会变。
    其次从经济方面来看,从1979年后的整个情况看,经济增长率保持了年平均10%的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1989年达到4200亿美元,超过东南亚四国的总和。中国的国民总产值规模现在居世界第8位。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政府的目标,即实现年均6%的增长率,那么在2000年中国的国民总产值将上升到世界第5位。
    中国的对外债务1990年为460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低于外债总额的20%,中长期外债与出口额的比例,即外债偿还率仅为10%,大大低于危险标准25%,与泰国(22%)、马来西亚(23%)、印尼(44%)、菲律宾(32%)相比,中国外债偿还问题处于相当良好的情况。
    至1990年底,中国有劳动人口5.7亿,其中从事工业的劳动人口达1亿。无论在中国什么地方,简单劳动力都十分丰富,技术人力也能从全国各地招募到。
    在引进外资政策方面,中国具有最好的环境。自1979年以后,中国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和14个开放城市,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且对外开放所有沿海地区;制定了200多个有关法规,以及管理外国企业,保险各种优待条件的制度性的措施。中国的法人税(所得税)最高为30%,低于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待税率为15%。在制造业方面,从投产产生利润的这一年起,开始二年免税,其后三年免税50%。出口企业在减免税期间结束以后,还可享有10%的优惠税率。此外,对于出口商品,还免除进出口税和工商税。在中国,投资比例只是限制最低为25%,而可以进行100%的单独投资。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投资环境在市场性、劳动力、外贸政策等方面都优于东南亚国家。虽然在外汇均衡、市场经济性的企业管理以及筹措原材料、确保承包厂商等方面的条件不如东南亚国家,但是,上述的中国的有利条件完全能抵消这些短处。
    由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中国政府努力吸引外资,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批准的外国人投资,按合同计算达3.4万多项、449亿美元,其中70%是1988年以后批准的,可见外国人在中国的投资正在剧增。虽然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在签订合同和生产过程中经历了不少困难,也有一些企业失败,但是80%以上的企业在投产2至3年内即可获得利润。从这一点来看,只要投资者努力,中国是获得成功的可能性相当大的国家。中国人对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不多而感到奇怪。他们忠告说,谁先进入中国市场,谁就能抢先占领有利高地,韩国资本不要错过机会。中国确定不仅是我国的出口市场和资源供应基地,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迟早要成为我国强有力的竞争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倾听他们的忠告,通过投资建立相互的经济合作关系。
    中国是一个还没完全开垦的巨大市场,土地肥沃,只要精心播种,勤奋耕耘,就能取得好收成。我们认为,对中国应该从长远的眼光制定投资目标,而不应追求短期利益。现在正是进入中国市场的良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