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南斯拉夫是怎样陷入内战的?(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1-09-28

    当时塞尔维亚领导人斯米洛舍维奇在科索沃波列的群众集会上发表了著名讲话:“谁也不能镇压人民。”在历史性的塞尔维亚共盟8中全会上发生的两次事件中,米洛舍维奇无疑战胜了当时的塞尔维亚主席伊·斯坦鲍利奇。
    1988年初开始讨论的关于1988年发展决议没有按时通过,这成了国家分裂的又一迹象。与此同时,南斯拉夫的舆论,首先是政治舆论分成了维护宪法派和改革派。
    在斯洛文尼亚所坚持的原则背后实际上隐藏着的是物质利益:不同意对额外收入征税,不同意各共和国的教学大纲一致,不同意把联邦法律置于共和国法律之上以及对南斯拉夫人民军军费的拨款方式。当时,斯洛文尼亚的代表提出,应该实行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是不会出现封锁的。
    斯·武切蒂奇当时在谈到人们在公开讨论中提出的关于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建立更完美的经济制度的要求时说:“这种要求是正当的,但是在普遍平等的经营条件和为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市场经济创造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意味着在共同的税收制度和金融信贷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更完善的制度。”
    当时关于统一的南斯拉夫市场的问题5月份在布里俄尼岛举行的经济学家讨论会上也讨论了多次。会上塞尔维亚的多数经济学家坚持认为必须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市场,而斯洛文尼亚经济学家们则强调说,南斯拉夫的问题不是统一不统一的问题,而根本的问题是没有市场。但对所有制的立场分歧首先反映了官方分歧的深度。
    当时的斯洛文尼亚共盟主席团执行书记日普雷格尔说,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运用债券和实行股份制。
    这就是说,凡是投入资本的人,就有权作出决定。但塞尔维亚共盟主席团执行书记弗·什坦布克却说,“股份即意味着管理权,这是与我国的制度不相容的”。
    不过,虽然当时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官方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已日趋深刻,但联系并未中断。
    1989年1月取消了每年一度为纪念铁托诞辰举行的青年接力棒活动。当时的南斯拉夫舆论界已经分成两派。2月份,在当时唯一的党的领导下曾试图通过舆论界掀起一场反对分裂的运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2月23日联邦政府成立了一个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米库利奇委员会)。这是对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经济问题和对政府日益增多和激烈的攻击作出的回答。
    5月,执政刚刚一半时间的政府在议会为自己的政策进行辩护。虽然当时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要求政府辞职,但政府还是过了关。与此同时,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协议,联邦政府提出了一揽子措施:物价冻结半年之后开始解冻,消费受到限制。改革委员会提出了改革提纲。改革委员会主席米库利奇当时曾说“这次改革是南斯拉夫历来最深刻的改革。从明年开始,我们就将开始实行新的经济制度。”
    (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