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阅读
  • 0回复

路透社记者自北京报道说:中国正在奋力摆脱『三角债』的束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1-08-30

    【路透社北京8月22日电】题:三角债束缚了中国国营工业的发展(记者安德鲁·布朗)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正在奋力使国营工业摆脱束缚经济发展的三角债。
    所谓的“三角债”遍及了无力偿还债务的整个国营部门。一个又一个亏损的企业拖欠着债务,这种债又依次从供应单位转到另一个供应单位。《中国日报》昨天报道说,目前国营企业之间拖欠的债务总额为300亿美元左右,而两年前还只有200亿美元。
    最后还是由政府来还这笔债。为了支撑濒于破产的国营工业和偿还累累债务,正在不断消耗国家预算。
    如何打破这种三角债乃是中国官方新闻媒介每天讨论的问题,并且也成为中国领导人的当务之急。他们已任命了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最有能力的行政官员之一去理这团乱麻。曾经担任过上海市长的朱镕基今年晋升副总理职位。他前不久在中国重工业的心脏东北工业区视察。
    经济学家们说,解决三角债的工作将使许多在为一个更注重太空时代的市场生产50年代产品的企业宣告破产。
    为说明“三角债”问题,《中国日报》举上海第五钢厂为例,该钢厂欠原料供应单位9400万美元。它正在等待收回别的厂家欠它的1.26亿美元的债款,其中有200万美元是辽宁省滚珠轴承厂拖欠的。那家轴承厂也有苦衷。它每个月要花3.7万美元派200人专门外出追讨其3700万美元的债款。
    与此同时,上海第五钢厂在购买原料、支付公用事业费用和给工人发工资等方面都遇到困难。
    东北地区的三角债现象最为错综复杂。那里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促进了生产机床、矿山设备、钢、车辆、卡车和洗衣机等重工业的发展。这种工业构成了国家计划的一部分,所以必须向它们的客户提供产品,无论后者付不付款。
    欠债始于大规模的基建项目。这些项目雄心勃勃,而自己却拿不出那么多经费来,又因为规模太大而不得不下马。
    另一些企业明知无钱付款也定购原料,因为它们估计松散的法制永远不会追究它们。在这些企业中有众多的公司的产品质量太差,以致只好堆在仓库里烂掉。
    李鹏总理本月说,要实行强硬措施,其中包括设立更多的法庭解决债务纠纷,对拖欠债务的企业实行罚款,厂长本人也要受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