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费瑟林著作:《马年,俄国和中国之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1-06-29

说他在中国看到了奇迹,中国人有办法养活自己,社会稳定,苏联人无法与之相比
    【加拿大《环球邮报》5月29日文章】题:一个加拿大人对俄国和中国人民生活的印象
    《辉格旗帜报》文艺版主编道格拉斯·费瑟林在1990年春天访问苏联和中国,回来写了一本书,书名为《马年:俄国和中国之行》,谈他通过此行对俄国和中国人民生活的印象。费瑟林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政治分析家,他写的这本书,反映了一个普通加拿大人对这两个国家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过渡阶段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看法。
    苏联人民对改革感到不耐烦,对前途充满忧虑。对此,费瑟林的看法是:“美国人喜欢把这种不安情绪解释为一种拥抱美国主义的强烈愿望,但这种解释是荒谬可笑的。人民并不是象美国人想象的那样为了维护民主权利,而是为了建立一种混合经济,既可以获得可兑换的货币和稍微象样一点的食品,又可以享受住房补贴和免费教育。”
    他在从列宁格勒越过西伯利亚去北京的火车上注意到,中国北方农村牛羊成群,而西伯利亚的牛羊却又少又瘦。他在中国境内沿着长江的旅行途中,看到了在山坡上开出的小块土地种蔬菜的高超技术。
    “在苏联,我发现改革的紧迫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食品短缺造成的,这使我感到很惊讶。现在,我看到了奇迹,中国人有办法养活自己,这使政府能有一定程度的稳定,这是苏联人无法相比的。”费瑟林认为中国和苏联农民在耕作技术上有天壤之别:“如果在一个中立的第三国给予同样的条件和同样的土地,那么俄国人会饿死,而中国人却能养活一个大家庭。”
    在上海,费瑟林发现,即使在文化革命那样恐怖的年代,这个城市也没有失去特殊的活力,这种活力使上海一直是中国最好的工作和生活场所。
    《马年:俄国和中国之行》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旅行记,记载了很多有趣的事,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许多发人深省的看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