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21世纪企业人事制度改革五大要素(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1-04-28

    日本住友电气公司,对于服务满一年的新进职员,实施科学手法的训练,共分二阶段,第一阶段为一星期的密集授课手法演练;第二阶段系成立小组,回至现场后各选活动主题、活用课堂上所学习的手法,进行为期3—4个月的改善活动。每半个月学员都要按改善计划发表实况,并由讲师讲评、当场予以指导;结业日在干部面前进行最终发表会。这种进修方式的目的是:(1)训练学员的改善手法;(2)培养学员的思考能力;(3)培养学员的表达能力(4)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四)考核方式由能力评价转为目标管理在环境激变之中,企业与其说是要求效率,倒不如说是更加要求创造或革新,这种趋势大为增加。创造力或革新力不一定与年资成比例。超过某年龄以上的人,甚至可能成为反比例。
    评价创造力或革新力时,要求每个人于每半年或一年提出创造目标、革新目标,并评价其达成度或达成过程,是有效的作法。为了使员工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就要评价其达成过程。即使失败,但确曾卖力,此时给与高评价是重要之事。(五)薪资结构由年功俸转为业绩成果分配
    在能力评价之原则下,年功俸与能力俸相结合。一般而言,能力差距的测定是困难的,每次调薪的结果,差距都不大,这种平头式的调薪结果成为假平等,难以发挥人的创造性。当“不管干不干,评价都一样”时,一般人将习以为常。因此,诱发积极挑战意愿的薪资体制是重要的。当然,员工在新人阶段由于是训练期间,个人的业绩尚未明确,因此,年功俸尚可适用。但员工到了30岁左右,个人的力量应直接表现于成果,因此,转为业绩成果分配是合理的。(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