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文学,才是她真正的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1-03-30

    【法国《青年非洲画报》3月号(第79期)文章】题:玛丽·恩迪娅找到她的家
    玛丽·恩迪娅这位23岁的年轻妇女少言寡语,但却是位多产作家。她口才不佳,但一拿起笔来却洋洋洒洒,有如行云流水。她的长达312页的小说《在家里》就是证明。玛丽·恩迪娅年纪很轻,但经历却坎坷不平,充满酸甜苦辣。她出生在法国的瓦蒂维耶,母亲是法国人(中学教师),父亲是寒内加尔人。她同许多混血儿一样有着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真正位置的受排斥的精神痛苦,因为他们生下来就“与众不同”。
    《在家里》是以她自己的痛苦经历为蓝本写的第四部小说。在小说中,她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种族主义的、嫉妒的、怯懦的法国勾划出一幅粗俗、冷酷无情和滑稽可笑的画面,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她这个被娘家抛弃的年轻妇女艰难地挣扎着
    ——她与她的表兄妹们不同,她的脸上带着“与下等人结婚”的“不洁”的痕迹。
    就象她的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法妮一样,玛丽·恩迪娅使人们惊讶,使人们感到意外,也使人们感到不安。她17岁时发表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灿烂的未来》。紧接着又发表了别具一格的第二部作品。这是一部古典喜剧。整个剧只有一句话,却长达150页,是一种真正的文体训练。她在书中调动了法语标点符号的全部表现力。这一壮举使批评界晔然。正如法国《世界报》上所说:“人们很愿意对这位这么早就写出一部杰作的混血姑娘表示赞叹。”她坚持不懈,又完成了她的第三部作品《变得木然的女人》。这部作品取材于非洲故事,里面有拜访魔鬼、施展魔法和祭献婴儿的描写。这是恩迪娅寻找她的黑人血统之根的一种方式。玛丽·恩迪娅只去过一次非洲,那是在1986年,去的是父亲的故乡达喀尔。“兄弟们”生活的喜悦使她着迷,她发现自己成了非洲人。她的写作从兴趣出发,就象同别人玩耍一样。她平时漫不经心,不喜欢社交,总是躲避所有的人和社交活动,把自己封闭在文字世界里。她难以用嘴表达的文字却源源不断地流水般倾泻于笔端。文学,才是她真正的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