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阅读
  • 0回复

生气勃勃的“黄金海岸线”(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1-01-29

    它的海港优良、位置适中,在1992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的工业基地,而其中的“明星企业”就是福建炼油厂,其近期建设年加工能力为250万吨。炼油厂总规划达到750万吨的炼油能力及建设30万吨乙烯工程,以生产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三大材料为主的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海洋化工以山腰盐场的盐为基本原料,建设年产18万吨纯碱厂和10万吨烧碱厂。
    福建炼油厂第一期工程投产后,年销产值达17亿元,税利8亿元,将为福建省建立石油化工打下基础。
    “萧厝模式”的特点在于:(1)以国家、省、市、县的合作为主要形式,先摆开了战场,才引进外资(主要将是台资);(2)以若干主体项目为主,搞出一个局面,用以带动和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3)在一个新的地盘上拔地而起。根据产业建设的需要,从大连、大庆、胜利油田以及兰州等炼油厂引入不同层次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可以说,是由产业结构的需要来决定人口的结构,这是一种比较特别的做法;(4)建立一个新的市锁,来支持这个新的工业基地。从湄洲湾,我们到莆田市小憩,吃了一个风味午餐。一路上都是尘土飞扬、移山倒海,只有在仙游境内还可以看到田园风光。心想,再隔三年五载,发展的波浪也会把这个宁静的农业地带吞没的。闯出“有福建特色”的发展模式抵达福州的时候,是下午4时许,福州市区之大、道路之宽敞、商店之林立以及市场的兴旺,远在厦门之上,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20日和21日的傍晚,有两个盛大的座谈会和招待会。宾主双方用相当热烈而又坦率的方式,对福建省的改革开放进程发表了各自的观感。总的来说:“访闽团”的成员是为厦漳泉三角地带及福州地区的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所震撼的。一致认为:这是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出台以来,继珠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第二个迅速发展的地带。第一波广东,第二波福建,第三波才是浦东。
    总结福建6日行,走马看花之中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对福建省的改革开放进程的理性认识,亦有所提高:
    其一、福建的总体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1982年厦门经济特区的建立,标志着“战时体制”的结束。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两岸互动关系的发展,以及对香港、澳门关系的推进,都形成有利的发展条件。更有甚者,进入90年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方便闽裔人士来福建投资贸易,更是妙事。因此,福建的前景是美好的、而其潜力亦在增加之中。
    其二、“访闽团”在21日参观了福州市经济开发区(位于闽江下游北岸之马尾),显然,亦是以吸收台资为主的布局,跟厦门、泉州、湄洲湾以及东山岛情况近似。反映出“台湾因素”在福建发展中的重要性。“访闽团”的香港学者认为,把台商及台资的作用估计得太高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在两岸的政治关系没有理顺之前,“台湾因素”始终是个未知数。
    其三、主人在会晤客人时,往往偏重于对外开放以及引进外资和建立外向型经济之类的话题,但“访闽团”成员虽然赞赏对外开放的政策、做法以及好处,却不忘指出“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