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1990:中国外交卓有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0-12-30

广交朋友
    【共同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西仓)李鹏总理10日至19日访问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斯里兰卡。李总理今年8月曾访问过东南亚,实现了中国同印尼的邦交正常化,同新加坡建立了邦交。(今年,中国还分别与纳米比亚、沙特和马绍尔等建立了外交关系一一本报注。)李总理这次外访的主要目的是展开以亚洲为中心的第三世界外交。
    中国今年积极展开了第三世界外交,此外抓住海湾危机等时机,谋求恢复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的总理外访可以说是中国一系列外交攻势的集大成。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2日述评】相隔仅4个月,李鹏再次踏足东南亚地区,显示出该地区确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我们也再次体会到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态势,即首先与亚洲近邻发展密切的关系,再在这一基础上与美国、苏联、西欧、东欧等其他国际势力周旋于国际舞台。
    中国已将东南亚地区国家视为长期的政治、经济合作伙伴,井期望与这些国家结成一股新的、强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势力。
    李鹏在此时访问老挝,也就清楚地告诉人们,中国将不计旧日恩怨,在东南亚地区广交朋友。
    【南通社北京11月14日电】北京今天已成为非常活跃的外交活动中心。今天有3位国家元首、一位总理和一位副总统抵达中国首都。这么多外宾同时来访,是北京近几年来闻所未闻的。
    印尼总统苏哈托、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今天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同时,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和坦桑尼亚第二副总统萨勒明·阿穆尔也来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如果再加上吴学谦副总理今天访问日本归来,而钱其琛外长昨晚刚结束海湾国家之行,那么无疑今天是中国外交富有成果的一天。增强影响
    【德国《波恩评论报》12月18日文章】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卓有成效的一年
    中国可以回顾相当有成效的一年。它已经几乎感觉不到外交上的孤立。北京的声音在世界上又有了影响。
    在海湾危机问题上,可看出中国的影响。北京认为解决海湾危机的关键在于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中国外长在巴格达毫不含糊地向萨达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联大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个象中国那样坚持不懈地主张和平解决,当反伊拉克联盟的第12个决议允许使用战争手段时,中国前后一贯地投弃权票。
    同华盛顿在海湾危机某些阶段的看法一致,加速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国外长钱其琛已得到布什总统的接见。北京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了,其原因之一是苏联由于内部混乱而被削弱了。
    【台湾《联合报》12月9日社论】这次中东危机,是中共在国际外交上的一大意外得利。中共除了从美国方面获得各种好处外,还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及发言地位。今后中东的任何谈判,将一定少不了中共,而若局势长期僵持,美与阿拉伯集团的关系更趋复杂,则中共在中东的地位将益形重要,美国将更需要中共,也由此更将影响美与中共的基本关系。
    【《香港虎报》12月12日述评】虽然把中国吸收进东盟组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马哈蒂尔的宣布将提高北京在这个地区外交上的地位。
    这一想法给中国在政治上带来的好处比在经济上带来的好处会更多。自从去年在天安门事件以来,北京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西方的制裁已经部分取消,而且北京在海湾危机中起到调解人的作用。独立自主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日文章】联合国安理会周4以绝大多数票通过决议,向伊拉克发出最后通牒。而作为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首次对有关波斯湾危机的决议投出弃权票,表现出与西方国家及国际社会其他成员的微妙差别。
    中国投出弃权票既为美国保住了面子,也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留下了充分的回旋余地。这样的做法体现了六四事件之后的中国外交调整已趋成熟。
    【香港《南华早报》12月2日文章】鉴于中国历来坚持外交上的独立自主方针,中国在安理会上表示弃权本不应使人感到意外。中国一方面拒绝被拉进反伊拉克联盟,另一方面对科威特被灭亡又表示遗憾,这似乎表明对所有阿拉伯国家不偏不倚并且还要吸引那些寻求强有力的卫士的第三世界国家。
    钱一直巧妙地与他们(美苏)联合反伊战略保持着距离,从而提高了他的国家在政治上的影响。中国既不使自己委身于普遍接受的行动方针,也不反对这个联盟,这就使它能够宣传其独一无二的主张,使美国为未来达成任何协议作出进一步的让步。打破制裁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4日文章】中国成功主办亚运会后,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一些成就。
    欧洲共同体12国外长10月22日在卢森堡举行会议,决定立即取消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对中国实行的制裁,并恢复欧洲共同体和中国的正常关系,包括政府间的高级官员可以恢复接触。
    对中国来说,这是外交战线上的重要突破。
    【香港《南华早报》文章】欧共体官员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现在看来很可能赶紧派部长级官员访问北京,为的是在制裁已经取消的情况下加强同北京的关系,并希望发展有利可图的贸易联系。
    一些外交官说,取消对中国的制裁标志着一个转折点,表明将逐步放弃孤立中国的措施。
    【南斯拉夫《战斗报》文章】中国外交近几个月来成功地达到了可以说是闪闪发光的时刻。就其总体意义来说,这种突破获得了一个值得称道的雅号——国际舞台上对外政策的真正的“哥白尼地圆中心说”。北京终于成功地从国际舆论的指责、愤怒和不信任中恢复了过来,并赢得了重大国际政策“甲级联赛”中受人尊敬而不可代替的选手的地位。
    【香港《明报》12月3日特稿】:中国已返回国际政治舞台。
    中国自1978年推行循序渐进式的改革,社会10年来保持相对的平稳,给予西方世界极好的印象。而且经过10年的对外开放,大批外国企业和商人在业务上与中国大陆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无法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虽然“六四”后,他们一度暂停或减少了对华贸易,但由于中国仍然奉行开放改革政策,故对华贸易始终对西方国家有着颇强的吸引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