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称赞人民公社是中国人民巨大组织才能的又一证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0-09-28

    【本刊讯】波兰“广播与电视”周刊第三十三期(1960年8月出版)发表了波广播电视事务委员会主席索科尔斯基写的题为“访华归来”的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在今天不仅遍布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网,并且生产电视广播室的全部装备、自己的发射台,甚至自己的电视车。
    在这方面,中国在最近两年以来所作出的跃进,确实是宏伟的。说在中国一切都建设的异常快
    说起来在中国一切都建设的异常快。人民大会堂是在10个月中建成的,这样的例子我能够列举数千。
    根本上说,在中国许多第一眼看来令人惊异的事情都能够以条件、传统的特点以及(主要地)出色的组织来解释。人民公社起着劳动、生产、教育、生活的组织者职能和政权职能
    就水利问题来说吧。在华北两年来不下雨,在华南是洪水和水涝。虽然如此,在中国没有饥荒,而收成还是中等的,为什么?解放以来,新中国建成了50座大型水坝和蓄水库。人民公社建成了四千座小型水坝和蓄水库,不用去说整个灌溉水渠网了,这些灌溉水渠一定会把水引到每畦田和每棵树苗下。现在作出了建造连贯南北,引扬子江水入黄河的大运河的决定,这将会使得灌溉,并逐步征服戈壁大沙漠成为可能。
    这个巨大工程仅仅由于组织了每个都具有4万到10万人口的人民公社才成为可能。公社有整个县的规模,在这种条件下,起着劳动、生产、教育、群众福利事业的组织者的职能和政权的职能。在这里,公社中有的男劳动力在搞水利建设,有的搞地方工业、钢铁和农业机械生产以及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大部分是妇女在劳动。如此普遍的妇女劳动是由于普设幼儿园、托儿所、学校、食堂和卫生机构,才成为可能。
    任何更小的,那怕是如生产合作社一类的生产组织,在中国条件下都不能解决中国经济的这些基本问题。首先,没有国家的大大的补助,它们便不能推动水利问题和本地地方工业问题。因而,问题倒转过来了。公社在独立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向国家上缴了自己的收入和产品,和留作社内积累。其余部分用作社员之间的分配。人民公社的建立是出自人民的需要和愿望
    因而社会生活的这种组织形式在新中国不是任何抽象的设想,而是出自于中国经济的需要和结构,出自于人民本身的需要和愿望,出自于数千年的深远传统。中国的特殊自然环境总是逼使农民,以至城市人民联合起来共同与灾害和缺水作斗争,联合起来进行灌溉稻田的艰巨劳动。这样便产生了人民公社的思想,它在中国的条件下完全经受得起考验,这是中国人民巨大的组织才能的又一证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