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第一次跨进克格勃大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0-09-30

    【本报莫斯科9月11日电】(记者唐修哲郭观涛)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大厦是一座呈暗黄色的高层建筑,正门前方的广场上竖立着它的前身——肃反委员会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的全身铜像。许多年来,这里一直令人谈虎色变。
    今天,克格勃为苏联和外国记者举行了大型记者招待会,使我们有机会第一次跨进它神秘的大门。招待会是为介绍新成立的克格勃社会联系中心而举行的,同时今天又是捷尔任斯基诞生113周年纪念日。
    各国记者凭记者证和请帖进入大楼,工作人员在门口严格核对证件。招待会在三层一间会议室举行,有电梯直达三层,从走出电梯到会场的沿途都有专人“指路”,使你不得越雷池一步。
    上午11点刚过,社会联系中心主任卡尔巴依诺夫少将身着西装在两名助手陪同下来到会场。他说,在当前改革的潮流中,克格勃也在变化。公开性将成为它开展工作的一项准则。它将把自己置于全民监督之下,其工作将服从整个社会的利益。据介绍,这个社会联系中心是根据克格勃领导的倡议,由苏联政府决定今年4月在克格勃系统内组建的。
    卡尔巴依诺夫表示,联系中心将向苏联和外国新闻媒介通报克格勃机构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并同它们保持业务上的联系。它还将接受新闻界的采访、答复咨询、为著作家提供资料,还为各界拍摄电影和电视提供方便。少将最后希望能同新闻界经常联系并听到它们对其工作的建设性批评。
    随后,各国记者开始提问,兴趣的焦点集中在克格勃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克格勃所掌握的档案能公开到什么程度。此外,还有人问起了主持人的经历、在卡廷森林惨案中波兰军官遇难的情况等。虽然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克格勃的这位负责人一再强调公开性,但公开性毕竟不是无边无际的。卡尔巴依诺夫对一般性问题(如自己的经历)对答如流,但对涉及国家机密的敏感问题则字斟句酌,“滴水不漏”。前克格勃工作人员卡卢金揭露了克格勃的内幕,受到被剥夺军衔和奖章等处分,但他却反而成了“英雄人物”,当选了苏联人民代表。当记者问到为何要处分卡卢金时,得到的回答是:英国不允许它的特工人员暴露自己的身份,美国要对透露自己身份的情报人员起诉和判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