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满怀希望的呐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0-06-01

    【法国《周末三日》周刊4月24日—5月2日一期文章】题:黑人区满怀希望的呐喊
    《萨拉菲纳》是一部成功的音乐喜剧,自1988年以来曾三次荣获托尼奖。它也是两个剧团的名称。第一个剧团因演出成功而在纽约长期演出。第二个剧团一年前从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发,在全世界巡回演出。
    《萨拉菲纳》是索韦托市莫里斯·艾萨克森中学一名女生的真实故事,她的母亲被强奸、拷打、杀害
    。
    《萨拉菲纳》成了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反抗呐喊,以便唤醒我们正视南非黑人的处境。
    除了呐喊之外,“萨拉菲纳”也是一个40人的巡回演出剧团,其中25名演员是15至25岁的青少年。这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大家庭,家长是40岁的谢拉夫人。她说:“我最关心的仍然是让他们上课。从马德里、斯德哥尔摩到东京,一切都组织得井井有条。每到一座城市,我们有专人同当地政府接触,在旅馆附近找一个地方开设临时课堂。”
    从10时30分到13时,随团一年的小学教员诺拉给他们上数学、英语和历史课,让他们准备参加英联邦组织的统考。说服这群孩子认真听课绝非易事。一天上午,老师到教室一看,一个学生也没有,他们到了日本,时差还没倒过来。
    谢拉说:“我敲开10个房间的门把他们叫醒,让他们在5分钟内到教室。他们不喜欢上学,对他们来说,这是令人厌烦的工作。”
    在巴黎第一区一个文化中心的简陋教室里,我见到这些年轻演员。从他们在老师身边听课的样子,便能看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但是不管怎样,学习能使这些孩子聪明起来。剧团明文规定:“不准谈情说爱。”
    一年来,这些小演员仅在圣诞节期间回国休假10天。他们同家人的唯一联系是电话。他们每周往索韦托或德班打3次电话。因此谢拉起着必不可少的主要作用。
    她说:“他们每个人都知道,可以在哪里找到我。如果我离开,肯定是出事了。例如,他们中的一个接到家里电话,听到坏消息:家里失火、死人。一个人的不幸立刻会感染全团人。他们会胡思乱想,因为他们多数人是邻居,以为火势肯定会蔓延到自己家。”
    于是,谢拉必须安慰25个、而不是1个孩子。这些孩子非常团结,每天晚上演出前都排队祈祷,内容各式各样:
    “那里,一切如故。我们的唯一选择是在斗争、毁灭和暴力之间。我们担负着向西方国家报警、改变这个仇恨社会的责任。”
    “那里,暴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法摆脱。但暴力阻止不了欢笑和歌唱。”
    他们在全世界各大城市巡回演出的11个月中,最高兴的时刻是曼德拉获释。他们在荷兰得知这一喜讯,那天晚上演出时情绪最高,那天晚上,谢拉和诺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了他们用英语演出,因为他们想用祖鲁语高喊:“祝你好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