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志在展现东方艺术的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0-03-30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6日文章】题:坐拥音符40年——访中国指挥家杨鸿年教授(作者汇如)
    那天一早,约好访问杨教授。他,似乎有些累,可脸上还是微露笑容,让人觉得满亲切的。
    围绕着音乐的话匣子一打开,他激动得很,似有说不完的话……
    虽然这位中国著名指挥家在幼年时从未想过他这一辈子会搞音乐、要搞指挥,可成长的道路上,因有好些与音符为伴的朋友、也因自己“真有那么些天分”,使他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完全“付托”了这艺术专业。至今,已过了40个年头。
    现年55岁的杨教授,尽管这些年来经历了种种,任它是磨难还是成就,他总已是一位备受尊崇的指挥家。在中国或国外,他指挥的音乐会好评如潮。
    然而,这番成绩并没叫杨教授沾沾自喜。他说:“这一生,我有我的追求,”那语气、那眼神散溢着一种外人不能理解的憧憬,“我希望在未来的世界乐坛上,中国音乐家要能占有应有的地位1而作为一个‘个人’,我期盼自己能为这理想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这份追求,实际上早在他开始接触指挥不久的50年代就慢慢酝酿。作为一个深爱自己民族、自己文化的音乐工作者,杨教授当时清楚体会到欧洲人那种不相信中国也能培养出杰出音乐人才的老观念:只要他们见有人表现极好,就不由自主地要探问是否留学欧洲造就出来的。
    杨教授本身就碰过数次类似探问。
    一次,他指挥法国德彪西的作品,一名法国指挥家忍不住问他可是留学法国,要不怎么可以这般完整地诠释德彪西的作品?
    又一次,慕尼黑音乐学院院长斯塔克听他同中央乐团室内乐队排练之后,问他可是留学德国,也给他极高的赞誉:“我听到了世界级的乐团演奏,你的指挥已可比美大师。”——杨教授坦言,这位极有威望的音乐家的话虽有些夸张,可是,从他的话中毫无疑问地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因此,杨教授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也颇具体地提了他的初步构想:希望有朝一日集合新加坡、中国、菲律宾、香港、台湾的青少年合唱团,组团访问欧洲,展现东方艺术的魅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