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李可染:现代中国水墨画的开路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12-30

    【台湾《中国时报》12月13日文章】题: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成就和未来的心愿(作者何怀硕)
    当代中国山水画划时代的巨匠、现代中国水墨画的开路者,82岁的李可染先生12月5日在北京寓所“师牛堂”逝世。这是继齐白石与黄宾虹之后中国艺术界最大的损失。
    可染先生是当前大陆画坛最负国际声誉的大家。可染先生倏然而逝,他心中尚有未了的心愿,我们和他一样感到深深的遗憾。
    第一件憾事是他本来盼望能亲来台湾举办一个回顾展。但因为台湾的大陆政策迟迟未决,他的愿望终于未能实现;其次是李可染大型画集最近正在策划编缉中。承蒙可染先生要我写序,画册尚未出版,他已不及见到。
    据说可染先生住家环境也不太理想,相关单位正在为他另建画室,可惜还来不及使用,人已千古。这也是另一遗憾吧。承先启后的健将
    当20世纪刚刚过了一半的时候,中国画坛两位最后的传统派大师黄宾虹和齐白石相继逝世。两位大师的陨落,标示了较诸西方延后了近一个世纪的东方“传统”绘画,终于在历史舞台光荣谢幕,也标示了现代的中国水墨画必将超越传统的窠臼,另辟新路。
    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虽然不能缺少外来文化的刺激、启迪与影响,但仍须建基于自己传统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丧失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自主性与独特性。现代化亦必是一个渐进的漫长历程。所以,必须要由能肩负“承先启后”重任的精英,做开路造桥的工作。
    李可染先生就是20世纪后半中国画坛上承先启后的健将。他的历史使命正是连接传统与现代,开拓水墨画的新路。转益多师坚毅苦学
    李可染先生是何等幸运,20世纪中国画坛四大画家都曾是他的老师:传统大师黄宾虹与齐白石、现代化革新派大师林风眠与徐悲鸿。可染先生又是何等慧眼别具,他没有到当时声势显赫的泥古遗老与摩登的江湖掮客那儿去“程门立雪”,他所崇敬的四位老师,在当时饱受非议,却是今日艺术界公认的第一流画家。
    可染先生真正是师其心,不师其迹。他追随两位大师,不为模仿,而是研究其思想,体悟其精神,分析其质活用其方法,领会其真趣,然后吞吐吸纳,综合融汇,创造转化而成适合自己的营养。可染先生的画与画论,充份表现了他善于学习的天赋,创造性的继承前人,建立自我。
    可染先生屡屡强调艺术的“基本功”。他说他是“苦学派”。而他的“学习”,既深入又广袤,令人钦佩赞叹。他多次提及从京剧名演员得到启示。而生活中更无处不可学。从丰富多样的人生生活中提炼出宝贵的营养,转移到绘画创作上是他的过人之处,也是他的思想与创作灵感的源头活水。黑、满、崛、涩
    有人拿“黑、满、重、亮”来形容可染先生的艺术风格。这当然不无过于表面化、简约化之嫌,但也确有指点迷津,重点提示之用,对于欣赏、领略可染先生的画不无助益。不过,在我看来,似乎用“黑、满、崛、涩”四字更能表彰其画风的特质。
    黑,不仅是墨用的多而已。黑是沉郁、苍莽、深邃,是一种气质,一种心境,一种品味,一种美感类型。当然,“知白守黑”,善用黑色也必善用白色。黑白对比之强烈,自然“亮”。可染先生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满,是可染先生的画另一特色,满即是充实。可染先生倡重丰满充实,有意努力矫正文人画的积弊。至于“崛”与“涩”,是我个人的体会。“崛”是奇崛;“涩”是拙涩。论奇崛,可染先生有不同于前人者,乃在于他的造型意匠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手法,用以对传统的再创造,而出现富于现代意理的美感形式。
    “拙涩”则多表现于造型与笔墨方面。拙的反面是巧致,涩的反面是甜滑。追求甜滑浮巧总是品味的下乘,因为那种美感只触及万象表层的形色,只提供感官的快适,只有朴厚拙涩的美感,才能深入物象的内在,表现宇宙郁勃的生机。可贵者胆所求者魂
    他最动人的作品,都跳动着画家狂热的激情。奇崛的构恩、独特的造型,别开生面的笔墨。他的画好像大曲,令人欲醉。
    可染先生把自然当画室,在与客观物象对话中完成他的创造。他有名的口号是“可贵者胆,所求者魂”。他强调意匠,透过意匠来表现意境。他认为不能仅用技法画画,要用思想感情画画。他对写生、创作、笔墨、意境乃至做一个画家的态度与修养,有极精辟而富创造性的叙述。可染先生的画和画论,对于当代与后代画家、学子的贡献与影响,当难以估量。
    晚年自称“白发学童”的可染先生可惜走得太早,留给我们无限的惋惜与哀悼。
    现代中国绘画史将留下李可染光辉创造的纪录,他是20世纪中国第一流画家的地位也无可置疑。中国画坛与所有后学者将从他的业绩中得到启示与鼓舞,并深怀敬意与感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