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亚洲和拉美经济差异的七大原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11-28

    【日本《经济学人》杂志10月24日一期文章】题:亚洲和拉丁美洲间出现差异的七大原因(作者京都大学教授福地崇生)
    “亚洲和拉丁美洲究竟有什么不同?”对于这个问题,根据目前日本人的见识和意识不可能作出解答。
    但是,日本在接受“国际国家考试”时,这是肯定要出的考题。
    从7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来看,亚洲太平洋沿岸是8.1%,拉丁美洲8.2%,这两个地区之间并不存在差异。但到1980年至1988年,亚洲太平洋沿岸的经济增长率是6.1%,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率却降至1.3%%出现了“经济增长的亚洲和经济停滞不前的拉丁美洲”这种局面。
    关于这两个地区出现差异的原因,有关人士认为有以下7点:
    一、发展依赖国内市场的进口代替型工业,会导致资本系数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和产业停滞不前。
    亚洲国家在适当的时期转而采取依赖出口与外向型经济增长路线,但拉丁美洲国家却落后了。
    二、在财政政策的实行中,拉丁美洲国家因无重点地支出而出现了赤字,而亚洲国家大多实行得很好。
    三、在70年代,这两个地区的储蓄率大致是25%,基本上相等。但在这以后,亚洲经济增长国家的储蓄率升至30%以上,而拉丁美洲却相反停滞不前,两个地区间出现了差异。
    四、由于亚洲的地区纠纷和美国财政出现赤字,亚洲太平洋沿岸一度资本流入增加。但另一方面,拉丁美洲目前却为资本流出而感到苦恼。
    五、资源储藏情况存在差异。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缺乏天然资源,国内市场狭小,所以非常需要转而实行外向型经济增长路线。
    六、处理债务问题。巴西和墨西哥这些拉丁美洲国家,以及象亚洲的菲律宾那样债务累累的国家,都贻误了解决债务问题的时机,因而难以控制局面。
    七、亚洲在专家治国以及政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比拉丁美洲更加讲究实际。
    据认为,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形成了经济日益增长的良好环境,而在拉丁美洲地区形成了经济进一步停滞不前的恶劣环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