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人口:莫让发展成果被嘴吃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03-30

盲流的启示
    【香港《信报》3月7日文章】据广东省有关部门透露,春节以来,盲目涌入广东的外省人员在最高峰时达二百五十多万人。一时间,广州火车站周围横七竖八地布满尘灰满面、衣衫不整的民工,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极大混乱。
    殊不知,实际上广东省仅仅是受民工浪潮为害最烈的一个省份。由此而暴露出来的各种严重问题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一、人口膨胀无法控制;二、剩余大量劳动力难得出路;三、大陆东西部贫富悬殊。沉重的包袱
    【澳门《华侨报》文章】人口问题和文盲现象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两大沉重包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发表了一份关于世界文盲人口的调查报告,及时的给中国敲起了警钟。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不易发展,以及贫穷、落后的主因——人口的沉重压力、文盲众多,延迟了现代化的步伐,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沉重包袱。近年海内外许多有识之上大声疾呼,要求注视中国国民质素的问题。民族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正唤起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新觉醒。
    【香港《华人》月刊1989年3月号文章】人口膨胀,人均耕地面积下降。40年代末,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为3亩。现在下降到只有1.4亩,仅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5.5亩的1/3。这样下降的趋势并未停止。到本但纪末、下世纪初,中国人口将突破13亿,人均耕地面积却只有一亩多一点。而按照中国现在的生产力,需要人均三亩左右的土地,才能最低限度养活全部人口和支持经济及工业的适度增长。
    【纽约《中报》社论】题:中国大陆面对人口老化的挑战
    据北京最近披露的一项“中国老年人口调查和老年社会保障改革研究”所称,大陆的人口正在加速老龄化,其速度较发达国家平均速度快一倍。
    老人比例不断增大,已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而大陆人口老化的速度竟较发达国家还高,自然会面临不少麻烦。艰难的任务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月27日文章】有几个因素使中国控制人口工作更加迫切和困难:
    ·目前正进入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三个生育高峰。这个高峰将持续到本世纪末。
    ·流动人口已发展到5000万。这些流动人口被称之为“生育游击队”,他们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逃避人口控制并生育了数百万名“黑孩子”,就是那些没有登记的孩子,他们没有资格入学、获得补助或食物配给。
    ·社会控制放松的结果使未满法定20岁的女青年和22岁的男青年结婚和怀孕的人数有所上升。
    ·在农村地区,农民们都遵循着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多子多福”。
    北京承认,它的人口出生政策不受欢迎。它最近透露,农村中只有11%的夫妇,城市中只有36%的夫妇自愿只要一个孩子。成功的关键
    【法新社北京电】此间的西方分析家说,中国10年前发动的、主要依靠外国投资维持的经济改革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北京能否成功地控制住业已庞大的并且还在继续增长的人口的增长。
    西方人口学家估计,203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5亿,这样的负担中国在经济上根本担当不起。
    分析家们说,原定到本世纪末粮食产量达到五亿吨、使人民有充足的食物的目标现在看来很难实现。尽管1984年实行了
    工业改革,但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属世界最低之列。观察家们说,不断增长的人口只会使问题变得更难解决。
    【合众国际社北京电】中国又一次人口出生高峰危害了旨在改善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生活的、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计划,从而使这个国家成为其成功的牺牲品。
    中国严厉的生育控制政策起初是想保证使一个曾经经常发生饥荒的国家的人民吃饱肚子。但是,中国新一代富裕农民和企业家又恢复了子女就是财富这一中国传统观念,所以他们越来越不把这种政策当回事。
    【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13日文章】虽然北京对养活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以及在其他方面为之提供条件的关切并不是新鲜事,但是由于中国把已有十年之久的现代化计划的成败押在了它能够限制生育率这样一个假设上面,这个问题就具有了更大的紧迫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