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保加利亚敢不敢学深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03-29

    【保加利亚《工人事业报》1月18日文章】题:一夜城(作者保共中央委员、总编辑拉·拉德夫)
    深圳之行是令人愉快的。它给我们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那些光彩夺目、漂亮无比、形体各异的18层到20层的白色建筑物。这一切标志着一种新的观念,它使深圳理所当然地步入了即将到来的下个世纪。
    兴建这样一座城市仅用了屈指可数的八九年时间。1980年时,这里还是座只有4万人口的小镇。外国人开玩笑地把这座城市称作“一夜城”,可见这座城市的发展相当之快。我们憧憬着我国何时也能以这样的速度开展工作。
    这里创造的国民收入以平均每年50%的速度递增,1987年的工业总产值为57.6亿元,1988年可望达到85亿元。这种速度是否有些神奇呢?是的,这的确是世界实践中少有的发展速度。在这里,私人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合资企业并存,没有指令性计划,求生存的斗争异常激烈,市场竞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任何人都不可能依赖那种通过计划渠道也能销出劣质产品的无忧无虑的体制。不成功,等待着你的便是破产,这一规律在这里发挥着充分的效力。
    但愿我的话听起来不那么刺耳。我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人道的制度,它不单给了我们许多,也在我们身上有所索取。社会主义给了我们安全感和平等,为我们安定地生活提供了保证。但是,我们不也学会了过某种寄生生活吗?我们的工作有保障,医疗有保障,享受免费教育,休息有保障。然而,我们生活中的那种应当进取,应当坚定,应当为生存而拼搏的可能性是否减少了呢?我们采取积极立场的动力是否已经消失?社会主义给了我们自信感、安全感和安定感,这是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但是,现在该是我们“反抗”这种过份保障的时候了,该是让社会为了我们自身的幸福而强迫我们去体会什么叫做在激烈竞争条件下劳动,争取提高生产率并从中取得较高劳动报酬的时候了,难道不是这样吗?我国的经济学家这么多年也未给我们拿出一个切合实际的处方。今天,我们在深圳特区的所见所闻同我们自己的想法简直是不谋而合。不打破商品生产者的垄断,就不会有商品的多样化和高质量。
    我并不认为合资企业的工作制度完美无缺。但合资企业的管理机构要小得多,而生产率却高得多,质量好得多,纪律严明。我国敢不敢实行同样的组织办法呢?
    我在这里谈出这些想法,是因为我认为我在中国看到的东西中包含着有益于我国的合理成份。
    是的,合理的东西应当作为经验和方向加以交流。当然,消极的东西也不能低估。不要以为生活总是一帆风顺,不要以为在生活中只有积极的表现。
    不是的,中国的事情远不是只有积极的东西。改革和开放政策也产生了一些尖锐问题,无论中央一级还是省一级都有着不少的困难。如果我们想切合实际地和全面地观察和评价这种革新进程,我们就没有理由视而不见消极的一面。其实,我们的主人也正是这么做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