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台湾《民众日报》文章:台湾的特权心理与乡愿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02-28

    【台湾《民众日报》1月24日文章】题;特权心理与乡愿意识(作者罗汉)
    特权心理可以说在台湾社会非常“普及”,处处可见“官权”与“金权”挂钩,只要权与势、富与贵相碰一起,相互激荡,任何事都可行得通,也能办得到。“上层”社会上的世家子弟,上者可“世袭”官位,无一不名列公卿。父亲为大官者,其子其孙似乎必是大有作为,下者亦可退而求其次,经商谋利,可有多种管道大赚钞票;再不然他们相互攀亲带故,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永远垄断台湾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诸如台电购煤案。近日轰动一时的荣星花园开放案,司法院第四厅厅长吴天惠夫妇关说案,以及多年来举不胜举的例证,已是车载斗量;再看看某些大官员、大商贾的子弟,谁不成为有出息的好子孙?纵使他们个个学有专长、洁身自好,若不是有个好爷爷、好爸爸,何能如此?若云他们全靠自己的本领,其谁能信?
    正因有权有势者,依仗特权取得非公利益,连带使一般小民在“特权教育”下,人人都有了“特权”心理,做任何事都先行考虑拉关系,攀交情。不妨以百姓到官家机关办理某些事情而言,如果与该官家机关某人相识,或是请托了某些有头有脸的民意代表去关说,所要办的事,有关系者必能“马上办”,否则,一切按手续来,等上三五天已是很好,不然的话,那就得看承办人高兴不高兴了。
    我们常自夸:“中国人最有人情味。”严格说来,中国人最有人情味,这个“人情味”一定只对相识的人才有,对不相识的人,中国人就是一付漠然不管的表情了。这个“人情味”,坦率言之,就是“特权”。
    还有弥漫在我们社会上的,就是乡愿意识。乡愿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丑陋”美德,乡愿说的好听,大家做好人,做好好先生,凡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家丑不外扬,能遮的过去就遮过去:讲的不好听,无是非观念,社会没有公义,一切行事,失去了原则、原理。
    总结而言,今日台湾社会,尽管经济起飞,资讯发达,但如不从人们心底铲除特权心理和乡愿意识,从新建设一个健全的社会心态,我们将永远沉沦在传统的旧社会中打转转,夸夸乎大谈“台湾经验”也只是自我安慰的说词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