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苏联美术界一年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02-27

    如果说,在苏联文艺界里促进改革最积极的要数作家和电影工作者,那么,文艺界去年在改革中变化最大的当推美术界。去年苏联美术界的变化有三个。
    一是艺术走向群众。不论是离克里姆林宫仅半里之遥的阿尔巴特步行街,还是莫斯科东北角的伊斯梅尔公园,每天都有街头艺术家展销个人作品。价格面议。花几十卢布即可买到一幅小小的油画或请街头画家给自己画一幅肖像,一张速写只要几卢布。过去,画家如在街头设摊,势必被开除出美术家协会,再说,自己也会觉得“丢人现眼”。画家一入美协,作品即由美协收购送博物馆、画廊或工厂、机关。结果,画家脱离观众,艺术脱离人民。
    二是艺术多元化。街头画摊上,现实派和现代派相邻为伍,自然派和印象派和平共处。观众不费分文,即可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技巧的作品,自行比较评议,学会尊重不同的意见和流派,也可听到行家之言,增长见识。就连苏联美协,也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了,去年举办过现实派和先锋派混合画展,至于去年举办的苏联20年代画展,更是不拘一格,各有千秋。
    新任美协理事会主席瓦斯涅佐夫坦率地承认,连他都没有把握,美协应当是有统一创作纲领的团体,还是谁都可以加入的同业工会。有的美术家建议,美协内可设若干创作团体,它们在选择创作道路和活动方式上应完全独立。越来越多的美术家拥护竞争,主张由个人努力和天资决定自己的创作道路。
    三是艺术不排斥经济规律。街头画家固然不会忽视收益,就连美协领导也有了经济头脑。去年组织过几次艺术品拍卖,卖得最贵的是一幅黑底上三条白线的版画《线条》(罗德钦科作于1920年),以30万英镑成交。去年夏季在市青年宫举办的伊里亚·格拉祖诺夫画展,区区二三十幅画,入场券相当于2.5公斤肉钱,参观者排了几里长的队。
    美协最年轻的书记卢边尼科夫认为,美协如不成立新的经营系统,就难以发展并同美术家合作社竞争。对美协会员的作品实行“统购包销”,降低了画展水平。但也有许多美术家主张美协仅管创作,作品买卖由专门的基金会去管。
    苏联美术界在改革中,不见得每个变化都方向绝对正确,但这比几十年来死水一潭强百倍。今年一季度举行的全苏美术家代表会议还会提出新的改革创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