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美报报道:中国高教界人士的忧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11-29

    【美国《高教纪事报》10月26日文章】(苏珊娜·佩珀发自香港)今年秋天,一股不安的浪潮包围了中国的高等教育。
    教育家们最担心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对大学预算的影响、高等教育的费用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学生和他们父母的身上、与大学毕业生工作分配有关的种种问题,以及人们认为高等教育在全国都贬值了的这种观点。
    在北京,一位助教的工资每月大约是将近19美元,而一位正教授的工资大约为97美元。据当地居民说,如果家中没有第二个人挣钱的话,一个“中等收入”的讲师每月约46美元的收入在目前的物价情况下是不够维持一个3口之家的生活的。
    教师们对于在这个越来越唯物的社会里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对下降的情况感到忧虑。
    比较工资收入情况成了校园里谈话中最热门的话题。例如,北京的一位大学老师最近对来访者们谈到一个中途辍学的高中生当上了饭店的服务员,他的收入与一位有10年多教学经验的大学老师的工资一样多。
    对于学生们来说,今年的两个大问题是工作分配改革问题和实行交学费的决定问题。到目前为止这两种情况均一直是受到了限制并属于试行阶段。大多数学生仍然享受免交学费的教育,并且在毕业时由国家分配工作,这与50年代初以来所有大学生的情况一样。
    不过,据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计划说,今年将对广东省的新生实行这两方面的改革政策,并且将在1989年至1990年开始的这一学年对全国的新生均实行改革政策。
    如果落实这一计划的话,到1993年高等院校70%的学生均将交纳一些学费并且将为工作进行“自由竞争”。那些寻求逃避这些变革的学生,将不得不集中精力学习并同意到相对来说不受欢迎的部门(如教书、农林、地质学、石油工业或者是保护水源)去工作。许多中国人一致认为,主要的困难是最好的工作机会是为那些从大城市来的并且父母有“关系和门路”的男生保留的。高教中的这些问题显然变得十分严重,以至于今年秋天由于报考研究生人数少,许多机构未能完成它们的研究生招生指标。这个问题已发展到了高中,今年秋天许多城市自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报考高中的人数第一次大幅度下降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