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台湾高教改革的设想(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11-29

    (2)推展“研究群”工作:由于科技之迅速发展,学术研究工作不论是人文、社会或科技,均不像以往那样局限于单纯的领域。从较大范围来看,人文社会之研究需要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协助,科技研究亦常需社会人文方面的专长来配合,以建立科技伦理。为能使不同专长教师结合,针对某主题进行研究来集结单独个人而成整体的研究群,将是推动科际整合的重点工作之一。政府可考虑以行政力量要求各校甚至于跨校间建立起研究群,发挥专家、学者各人之所长,研究工作才能落实。
    三、改进教学研究环境,以倡导研究风气,提高学术水平
    为因应社会的需要,大学教育宜采多元化政策,利用各种环境,发展其研究领域及特性,以提高学术水平。下述几点,提供参考:
    (1)加强施行教师合聘制度:为谋研究工作落实,发挥研究群之功能,宜建立合理的合聘制度,加强校与校间之合作与人才交流,甚至亦可让各种机关参与共谋发展,促进校际合作,提升教学暨研究水平。
    (2)辅导建立基金会:辅导各校成立“学校发展基金会”及累积社会财团或大型之文教基金,促使各校运用各项
    基金支援或提供各项专题研究及奖
    助金,以增进各校之研究风气。
    (3)善用图书馆资源:各校应充实图书馆藏书,并发展其特色,以支援教学、辅助研究发展。并全面拓展大学图书馆自动化,建立大学图书馆资讯网路,以利资源互享。
    (4)改进大学校院评鉴工作方法:目前大学的评鉴方式是以“学门”评鉴方式来办理。而大学是独立、自主性的教学研究单位,大学的评鉴既是全校整体的评鉴,包括教学研究服务各方面之努力成果,而非某种学门之评鉴,所以评鉴工作应以“专案评鉴”方式来办理,专对其具体效果来评鉴。
    (5)以教学负荷取代任课时数:教育是良心事业,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学中的兢兢业业,教学后的辅导与评量等,都在在属于教师的工作负担。
    故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并不是单纯的以教学时数可以衡量的。
    如何制定以教师负荷取代任课时数之制度,以提升大学校院教师的专业精神,实为值得探讨的问题。(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