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未到过中国」是一个严重缺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09-28

    【西德《世界报》9月19日文章】题:在北京很快赚马克是不行的
    在德国的州长中把还没有去过中国看作是一个严重的缺陷。自由汉萨城市汉堡的第一市长亨宁·福舍劳现在到中央帝国去访问,为的是消除这一缺陷。由于汉堡在外交政策上的活动余地是有限的,他同其他许多访问中国的人一样都试图当个打开德中经济交流大门的人。几乎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象这个帝国那样有那么多政治家的频繁访问。其他的接触,如政府首脑,外交部长、经济部长和财政部长之间的联系看来不足以促进商品的交换。无论是迪普根还是拉方丹,无论是施特劳斯还是巴舍尔,都把有份量的企业家召集在自己的周围并尽快乘飞机去北京打开做生意的局面。
    中国生意的吸引力在于中国的巨大市场,它的原料和便宜的劳动力以及它进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作用。这些因素同德国的高级技术配合在一起的结果是签订了400多个合作生产合同和100个许可证生产协定。
    德国经济东方委员会中国工作小组主席海因里希·魏斯说,“生意很难做”。他的公司施勒曼—西马格公司曾向中国提供整套轧钢厂设备。魏斯的这个估计还是打了折扣的。他说,现在缺的是专业人员,对质量的认识和零配件的企业。目前,缺少外汇和世界市场意识。决断过程几乎是不清楚的,再加上磨洋工、裙带关系和营私舞弊。企业不只是必须考虑会发生突然停电的情况,会遇到不顺从的职工,交通堵塞和供货道路不畅等情况。企业还必须抵卸来自欧洲共同体、美国和日本日益增多的竞争。现在莫斯科也伸出了触角。不仅苏联,而且西方甚至也用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在波恩是禁忌的)来引诱中国人。这就是国家的贷款补贴。
    访问中国最有成绩的要算是施特劳斯了。他曾五次访问中国。施佩特的工业界对这位活跃人物在招揽生意方面的评价不错。常驻中国的德国公司有110家,它们有许多联系。大家都知道,在那里很快要赚到马克是不行的。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长期的发展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