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远东经济评论》文章:交通拥挤困扰着中国城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07-31

    【在香港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7月1日一期文章】题:公路负荷运转副题:交通拥挤堵塞中国城市
    在中国大城市,过时的运输系
    艰难地应付着越来越多的来往行人和车辆。最近几年,使用公共交通和公路车辆的乘客的人数猛增,交通拥挤已成了严重的问题。
    中国的城市规划人员已保证缓和交通拥挤现象。正在设计、修建
    扩大地铁。官员们正在想办法把工作单位转到离人们居住地更近一些的地方。然而,由于人民比过去富裕和流动性大,运输量有增无
    减。每年都有更多的小轿车、公共汽车和自行车上街。中国城市机动车的增长率属世界上最高之列。
    交通方式的改变使拥挤
    问题复杂化了。
    在城市里载人,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仍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去年,北京增加了50万辆新自行车
    ——使自行车总数达到80万辆。
    中国在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比50年代增加20倍,但乘客人数增加68倍。仅仅为了跟上需求速度,在本世纪末以前,全国还需要大约20万辆公共汽车。
    造成交通混乱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自行车和机动车混合行驶。在没有自行车道或没有约束的地方,自行车跑到公共汽车和其它汽车道上去了。
    对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的投资不足,是造成运输系统超负荷运转的主要原因。最近,机动车辆的增长率已出现2位数,而在过去的8年里,城市道路只增长39%。
    中国中央政府历来把修公路的事当成地方的事,忽视了公路的建设。另外,临时居民——农民、商人和国内游客——大量拥入城市使公共交通工具更为紧张。
    地铁是解决可怕的交通问题的最好办法,而只有北京和天津才有正在运转的地铁系统,两个城市的地铁且都不足。
    为了减轻压力而作出的其它努力包括:把工人的住房搬到离他们上班的地方更近的地方;鼓励更多的公司和机构从市中心搬到郊区去;开办本地消费和商业中心;错开上班时间;通过中央交通监视系统和更严格的交通规则来控制自行车。上海当局禁止挂外地牌照的机动车辆和所有8吨以上的卡车在早上7点至下午7点之间进入市区。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即使旧城市适应不断发展、不断现代化的经济的交通需要。拥挤的代价是很高的:来回路上,时间浪费了;货物延期到达;工业生产率受影响。即便按计划规定交通有了改善,来回走动对中国城市居民来说仍将是件头痛的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