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美国大公司总裁们谈如何用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07-30

    聪明的总经理不仅认真听取下属意见,而且还要确保他们的声音不会因担心而止息,也不会因担心而走样
    【美国《福布斯》杂志1988年5月号文章】题:不是自己行使权力而是授予别人以权力
    请听听美国实业界实力最强的人物是如何看待他们手中的权力的吧:
    数字设备公司的总裁肯尼思·奥尔森说:“我没有权力。我所能做的只是鼓励人们、促使人们去干事情。我没有对他们指手划脚的权力。”
    西尔斯·罗巴克公司的爱德华·布伦南说:“我懂得什么叫责任,也懂得什么叫权威,但是你要是讲‘有权力,,我就要掉过头去,以为你一定是在讲别的什么人。掌管公司的人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炮制决定。这些决定是许多人付出心血和进行讨论的结果。”
    福特汽车公司的唐纳德·彼得森说:“你要是想找一个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的词儿,对我来说,这个词就是‘相互配合’。”
    今天,“权力”这个词有了一种贬义,即暴虐、专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种流行的意思同成功的企业领导人所应具备的条件是相抵触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复杂社会中,公司的老板若是凭着自己兴之所至来作出裁决,或者根据个人好恶来采取行动,那他就差不多必败无疑。经理们之所以不让别人把“权力”一词用在他们身上,正是指该词的这一层意思。
    总经理们把制定总的竞争战略看作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但就是这种战略也不是从真空中产生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约翰·艾克斯说:“我认为这种战略是集体智慧的成果,是我身边的那些同事,即一道帮助管理公司的那6到20个人共同制定的。”
    那还要总经理干什么?艾克斯回答说:“最终得有一个人来阐明(战略)呀。”肯尼思·奥尔森也做了类似的回答:“我的工作是确保我们有一项战略,但这战略不一定是我的发明。”
    在分析公司经营成败原因的金融记者看来,这种谨慎而明确地摈弃对“权力”一词所作的上述粗俗解释的做法,对美国工业界是个积极的兆头。亚当·斯密曾经教导我们,市场不同于单一的来源,它提供的信号比任何个人或少数人所能提供的都多。同样,聪明的总经理不仅认真听取他的那个班子的意见,而且还要确保他们的声音既不会因担心而止息,也不会因担心而走样。当前苏联经济的萎靡不振,只是说明在少数人行使摆布整个社会的权力时会发生什么情形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请听听美国运通公司总裁詹姆斯·罗宾逊第三是怎么说的吧。他认为,促进众人参加管理,加强磋商和达成一致意见能积极地促进国家经济状况和公司经营状况的健康发展:“过分专制所带来的问题是,它会在公司上下滋生中庸思想。越是让众人参加管理,人们就越有机会成为全力以赴和敢想敢干的小组成员。”还可以听听普罗克特—甘布尔公司董事长约翰·斯梅尔是怎么说的:“有了职位就有权力。但是行使这一权力却不是单方面的事。近来出现了某种趋向民主管理方法的变化。”
    是什么引起了这种明显的公司民主大发展的局面呢?大体上是由竞争环境和劳动力队伍发生的变化所致。今天的公司领导人知道,光发号施令是不行的。唐纳德·彼得森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这一点:“你不能运用权力要求下属的忠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