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争夺中委“榜首”之战硝烟弥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06-30

    【台湾《自立晚报》6月17日文章】题:争夺中委“榜首”硝烟弥漫(记者胡星来胡元辉)
    国民党十三全大会是蒋经国去世后第二阶段权力调整的重头戏,所以十三全大会帷幕初启,党内菁英莫不奋勇争先,台面上宴会、访晤等动作固然异常紧凑,台面下政治盟派的合纵连横也暗潮汹涌,从中央到基层,从岛内到海外,无不陷入这场炽烈无比的“中委追逐热”中。李登辉地位已形稳固
    除了代主席李登辉的地位已形稳固外,国民党内够资格参与这场高层次竞争者不过寥寥数人,外界的目光也均集中在行政院长俞国华、党秘书长李焕、司法院长林洋港三人身上,其中尤以俞国华近来的动作最为明显。
    俞国华出任阁揆已逾4年,带给外界的印象始终不脱“谨饬保守”,不少政界人士认为内阁施政开创性不足,俞揆个人形象低迷,是导致政府权威屡受严重挑战的根本原因之一。
    正当反俞浪潮渐趋汇聚之际,俞国华的个人风格有了急剧转变,而若干支持俞氏的行政与财政系统官员亦紧密结合,积极展开应变之道。俞国华近来也频频奔走曝光,力求扭转过去“守成刻板”的形象。
    据透露,支持俞国华的人士主要以连战、王章清、吴祺芳、钱纯、郑心雄等人为核心,成员涵括行政系统、财经系统、部分民意代表和保守派人士,他们除了积极利用关系四处拉票外,更感于形势险恶,诸多动作几乎已到了不避行迹的地步。俞国华有明显动作
    据指出,外界对4年来内阁施政的异议,可能将在十三全会场发难,成为俞国华对手运用的政治资源,政坛甚至传言一位竞逐者已草拟组阁名单,就待十三全会挥戈一击取而代之,而部分俞氏支持者态度骑墙,尤其是他的潜在隐忧。
    威胁俞国华地位最主要的对手是李焕,李焕志在行政院长,早已是政坛公开的秘密,以年龄因素而言,目前可能也是他的最后机会,加上李焕党政资历完整,个人形象不错,与社会各阶层关系良好,随着十三全大会召开日期渐趋迫近,他的政治走向正成为众人关注的重点。
    李焕由于现任党秘书长,自然不能不避嫌疑而四出活动,竭力保持其超然稳重的外在形象:但是他的两位公子李庆华和李庆中、部分学界、传播界人士和李焕散居社会各阶层的门生故旧,正组成内聚力紧密的政治结盟,并获得若干高层党务人士和部分新闻媒体的助力,他们积极奔走活动,烘托有利的政治气氛,以求在十三全大会召开前夕营造出对李焕最为看好的社会声势。李焕最后一搏
    他们的动员方式较俞国华来得沉潜许多,努力的重点也并不在于少数选票得失,而较着力于营造情势,希望配合会议气氛与党内呼声,使李焕在中委选举中头角峥嵘。
    这股力量,日来已经逐渐有冲上台面的趋势。
    另一股党内政治势力属意的对象则是林洋港,林原是最具政治魅力与社会形象的台籍政治人士,自然颇受社会寄望,加上他的从政生涯遍历基层,民意基础稳固,在政务、党务系统和国会之中,友侪与部属颇多,实力不能轻忽。
    林洋港现任司法院长,其身分较李焕尤具敏感性。林洋港可能险中求胜
    据接近林洋港的人士透露,对于十三全大会中委选举排名,林洋港并无意争取鳌头,只求“恰如其分”地位列于俞、李之后居于第三。但是支持林氏的政界人士近来奔走颇为频繁,部分人士并表示林洋港临场应变较佳,政治包袱最轻,一旦十三全大会会场气氛趋紧,并非没有险中求胜的可能。
    事实上,在这场因十三全会中委选举排名所引发的权力互动过程中,心有冀求者绝对不止于前述三股力量,而几乎是国民党内普遍的现象。
    攫取中委排名第一的意义,除了面子与声望等抽象考虑外,主要着眼点还在于预期中的内阁保卫或争夺战,但是得到了第一名,是否就真能确保稳定院长宝座或获得组阁机会,却又充满未知数。
    这种高度紧绷的选情是否会造成政局紧张,甚或出现相持不下的困局,目前也都无法逆料。一位党务决策人士私下表示;“最后选出的第一名,或许不是大家心中所想的人选!”话中似有深长的含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