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他的眼睛瞄准世界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06-29

    【英国《卫报》6月9日文章】题:中国雄心勃勃的百万富翁眼睛盯着全世界(记者贾斯珀·贝克尔)
    中国自我发迹的头号富翁是张国锡(音)先生。从他那座配备着一台手摇电话机的15层公司大楼上的办公室可以把痰吐到最近的一块稻田里。在他的家乡余江县,人人都称他为“张总”。余江县地处长江以南贫穷而又极其保守的江西省。张先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新人。他没用国家投资一分钱,凭他自己的力量为2100名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刻制家庭用佛龛,向日本出口。他自己则不论用什么标准衡量都够得上富翁。
    他今年只有36岁,而且是在中国,这业绩不可谓不辉煌。
    张先生中学毕业后当了木匠,后来参加了一个修理农具的小合作社。19岁那年,与他一道干活的工人们选他当了头头,于是他开始到处想办法为他手下的21个人找活干。
    正当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工艺品市场的时候,他到了上海,设法说服官员们同他订了制作雕花木箱的合同。他卖掉了他母亲的房子,筹集了足够的资金。
    自那以后,张先生的企业不断扩大。1979年正式实行经济改革后,他成了在上海兴办家具厂的第一个外地人。
    现在,他的工厂生产铜制品、日本死人穿的白色寿衣、纸扇和2000多种雕花制品。从1979年至1987年,他的产品销售量每年增加75%,利润每年递增143%,60%的产品输往国外,赚取了迫切需要的外汇。
    张先生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是使工人们努力工作,注重质量。在他的工厂中,人们的工作态度不象其他地方那样松松垮垮,漫不经心,而是充满一种全神贯注、埋头工作的气氛。来宾参观时,这些身穿统一服装的青年雕刻工人依旧一声不响地干活,连头都不抬。
    工人的报酬是按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付给。他手下的工人平均年龄为24岁,他们从未在别处工作过,因而不曾受到旧体制的影响。纪律很严,迟到者要扣工资。
    张先生现在决心打入世界市场,把他的势力范围扩大到台湾、南朝鲜、西德和美国,当一个“雕花大王”。现在他正在余江县建一个可容纳800名工人的新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