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美学者谈中国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04-29

    【美国《洛杉矶时报》4月18日文章】(记者莱斯利·罗伯特)中国食品可以告诉我们许多有关饮食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康奈尔大学的科林·坎贝尔同来自中国和英国的三名同事对中国每天的饮食方式进行的为期6年的研究即将结束。他在参议院最近举行的一次关于营养与健康的听证会上,向会议简单介绍了这份研究报告。
    胆固醇。每公升血浆胆固醇水平为90至175毫克,这使中国的胆固醇高水平同美国的低水平接近。坎贝尔说,当胆固醇水平降到180毫克以下时,心血管疾病将继续减少。此外,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将随胆固醇水平一起下降,这同一些研究报告的说法正好相反。
    纤维。中国人每天吃的纤维素为美国人的3倍,每人一天吃的纤维素在8到77克之间,平均每天吃34克。美国人平均为10克;美国全国癌症研究所定的目标是每天吃20至30克。
    但是,由于有些证据表明,含纤维素高的食品也许会妨碍人体吸收矿物质,因此,全国癌症研究所建议每天的纤维素最高摄取量为35克。坎贝尔说,这份中国研究报告并没有证实这一论点是对的。他说,事实上,血红蛋白水平同纤维素摄取量是成正比例的。
    脂肪。脂肪摄入量在食物总量中占的比例,低的为6%,高的为25%,平均为15%,而美国平均为40%。坎贝尔说,没有迹象表明,这种低脂肪的饮食会损害健康,但是对此还须作进一步调查。
    总热量。虽然按体重平均计算,中国人摄取的热量比美国人高20%,但是患肥胖症的人很少。坎贝尔说,中国人的平均活动量比美国人大得多,“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情况”。
    他怀疑,这可能同摄取的热量类型以及利用热量的方式有关系。据坎贝尔说,这一发现确实表明,摄入的热量未必是肥胖的决定性因素,也未必是患慢性病的决定性因素。
    坎贝尔说,进行这种研究工作的机会可能很快就要消失。这项研究大都是在饮食方式没有变化的农村地区进行的。随着中国向西方开放,饮食方式已在发生变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