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风物长宜放眼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04-28

    【纽约《中报》4月25日报道】题:风物长宜放眼量(记者刘开平)
    前台大哲学系教授,现任北大哲学系客座教授陈鼓应日前在伯克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希望中国政府能改善国内知识份子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海外学子回归。同时,对滞留不归者,中国政府也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计较眼前的得失。
    目前中国大陆,尽管按人口平均计算,知识份子的比例还很低,但今年却已面临大学毕业生分配不出去的问题。陈鼓应指出,中国裁军百万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军人通过关系转到中央机关。另外,最近再次决定精简中央部委,这也减少了大学生的出路。另一个原因是,大陆的第三产业还不发达,否则会吸收掉一批知识份子。曾在北京执教3年的陈鼓应说,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许多机构人事臃肿。有些技术部门,非技术人员竟占了一半以上。
    陈鼓应认识一位大陆留学生,用了8年时间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想回母校工作,却也遇到问题。因为从文革到现在,已有许多合格的教师应提升为讲师或教授而未被提升,而职称提升又要相应分配住房。往往一个系有20名合格者,提职名额只有5个。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这一半途杀进来的“程咬金”自然使学校主管为难了。
    陈鼓应又认为,中国没有一个好的政策争取人才,多年来教育经费一直太少。
    陈鼓应还举了一些大陆知识份子在待遇方面的问题:海外取得博士学位者,回台湾可做副教授,回大陆只能做讲师;在许多技术部门中,行政干部的权力超过技术干部;“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倒挂”,操手术刀的医生,其收入比不上拿剃头刀的理发师。
    陈鼓应指出,早年从中国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后来大多成了美国的专家、学者、教授或工程师,进入了中产阶级阶层,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对华人的看法。另外,由于这些年来大量的台湾学生到美留学,已在美国的学术界形成一股亲台力量。由于美国是世界舆论的中心,这一力量在国际上也有其影响力。
    所以,若有留学生滞留不归,中国政府也不必计较眼前的得失。留学生在美国的成就,将继续改善华人的形象。同时,这也是一种人才储备,来自中国大陆的海外学子,以后只要有机会,仍旧会积极报效祖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