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舆论监督是政改成功的一大关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03-30

    【香港《经济日报》3月29日文章】题:舆论监督第一条——确立法制推行政改以外
    人大会上两项重大议程续受中港人士关注,其一是由国务委员宋平就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作专门报告,其二是推选出七个人大辖下的专门委员会名单,以下同大家提出一些看法。
    回看宋平报告,今次改革有哪些措施值得一书?
    第一,国务院机构转变职能,下放权力,精简人员。
    第二,政府内部制度化,确立较完备的公务员制度。
    最瞩目的措施是组建“国家计划委员会”,其职能之大、责任之重,前所未见。
    现在当然无从评价这个新设施的实际作用,我们只想指出几点:(1)中央计划经济的决策集中化模式异常明显;(2)我们未知道上述委员会的实际权力将有多大?特别是人大常委会是否有足够职能可以适当制衡国务院及其辖下委员会的权力?如果“国家计划委员会”权力过大,而人大不过行使橡皮图章,这份危险性可大了。权力过大其影响无远弗届,职能集中所管之事便包罗万象,多时成为政治现代化的很大障碍。
    也就是说,政制改革之于中国而言,必须由无限权力向有限权力的政府过渡,包括中央放权给地方,政府放权给企业。必须确立完备的行政法,依行政法规实施严格的公务员制度,然而,考验“赵李体系”政改识见的关键,仍取决于是否有让政府官僚受公众监督的雅量,这将是决定“政改”成败的一大关键!
    人大辖下七个专门委员会已组成,部分成员年纪之大,及他们对本身委员会事务的隔阂,已被与会代表一针见血多所揭示。以教科文卫生委员会为例,主任周谷城已八十九岁之龄,竟然一再连任,难道以德望及学术成就竟然无人可以及得上一个周老先生?真有国家“无人”之叹!又或者是人才辈出,请缨无路而已!
    法律、内务司法、财经及外事等委员会的人事名单,看来都较受港人关注。然而,甚么时候在人大辖下也提出设立专责港澳事务的专门委员会?这是我们最感关注的课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