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爱森斯坦:苏联电影的开拓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02-27

    【英国《观察家杂志》2月7日文章】(原编者按:爱森斯坦生前,其影片引起铁幕两边的猜疑和激烈的批评。但是《战舰波将金号》仍然被普遍认为是历来最优秀的影片之一,该片使他成为电影界最有胆识的开拓者之一。)
    1958年,《比利时电影》杂志邀请26个国家的电影专家提出自电影问世以来拍摄的最伟大的12部作品。在117名影评家中,有110名把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列为榜首。30年后,即在去年8月伦敦电影节上,《战》片仍是一部无可匹敌的力作。
    这部摄制于1925年的影片,是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的。影片具有惊人的独创性,使得当时只有27岁的导演名扬世界。翌年在柏林上映,此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影院上映此片时总是座无虚席,甚至最坚定的反布尔什维克分子也为影片的表现力所折服。
    《战》片预示着苏俄新电影的诞生。爱森斯坦是最有胆识的开拓者之一。他同维尔托夫、科津采夫、库利绍夫和特劳伯格一起,力求把电影传播媒介改造成一种表现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形式。这批年轻的导演,一方面受到同代先锋派——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戏剧导演迈耶霍尔德、画家塔特林和马列维奇——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好莱坞大师——斯特罗海姆、格里菲思、卓别麟和基顿——的熏陶,演变成一种崭新的电影风格。他们对电影表现力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了蒙太奇原理。他们看到,一个镜头与其他镜头拼接在一起,单个镜头的含义便完全改变。在影片《罢工》中,爱森斯坦把屠杀罢工工人的场面同一个屠宰场的镜头拼接在一起,创造出了表现杀戮的隐喻手法。
    蒙太奇再结合其他一些创造性的手法,便发展成为激发观众感情、引起理智上的反应和给观众灌输一种新的意识的强有力的手段。蒙太奇的倡导者们认为,他们的手法更适用于创造一种新的意境,而不适用于好莱坞影片中的那种平凡的叙事技巧。爱森斯坦向来清楚地阐明他的艺术的性质。他说:“我明白我的艺术有倾向性,并且只有倾向性……对我来说,倾向性就是蕴藏在艺术中的巨大力量,虽然倾向性未必总需象在《战》片中那样是政治性的。”
    爱森斯坦在《战》片中表现出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以选择适合于其形体的普通人代替演员。军舰上的军医是个小角色,但很重要,他为寻找合适的人选奔波了数月,最后终于在塞瓦斯托波尔旅馆里找到一个锅炉工饰演这一角色。
    爱森斯坦把艺术家的视野同科学家和哲学家具有分析力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他的博学卓识可以同达·芬奇媲美。他的关于蒙太奇的观点,曾受到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的影响,也受过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歌舞伎艺术原则的启迪。从20年代以后,他的艺术实践和他那同样重要的理论著述同步发展。在1928年拍摄的《震撼世界的十天》和第二年拍摄的《旧与新》两部影片中,蒙太奇手法更获得了一种新的“理性的”质量飞跃。爱森斯坦把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形象拼接在一起,形成理念或抽象的观念,目的不仅在于激起观众的感情,而且也要诱发观众的思考过程。
    1930年,声誉隆起的爱森斯坦应邀到美国为派拉蒙公司拍摄根据桑德拉同名小说改编的《絮特的黄金》和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但两片均未完成,于1932年回国。然而在他出国的两年里,苏联的气氛大变。先锋派实验的崇高的时代结束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日常准则。爱森斯坦这位曾经受到高度赞誉的艺术家,也由于他的“形式主义”和蒙太奇手法的“难以理解”,以及没有创造出完美的个性人物而受到批判。他要摄制的所有影片都被打掉,他能开拍的唯一影片也半途而废,拍摄的胶片被毁。在那些年代,爱森斯坦在电影学院里全力投入理论教学之中。
    今年是纪念爱森斯坦90诞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