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第一颗人造卫星是怎样上天的(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11-30

人和事业的起步
    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主要设计者米·吉洪拉沃夫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1900年,吉洪拉沃夫出生于苏联弗拉基米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909年,他随全家迁往彼得堡。在彼得堡举办的一次航空周上,不到10周岁的吉洪拉沃夫第一次见到了飞机,从此,便迷上了航空书籍,并开始大量涉猎苏联早期科学家康
    ·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著作。
    苏联国内战争结束后,吉洪拉沃夫从军队中被选送到苏联茹科夫斯基航空工程学院学习,学习期间,他着迷于滑翔机的设计研究工作,当时他设计出的滑翔机备受驾驶员的喜爱和专家们的推崇。毕业后,他在苏联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所任职。
    1927年,吉洪拉沃夫在克里米亚结识了谢·科罗廖夫(此人后来成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总设计师)。他们俩都是从研究滑翔机和飞机转而从事火箭研究,两人后来在莫斯科一起加入了弗·阿·灿德尔为首的火箭研究小组,他们研制出的“09火箭”于1932年8月17日发射成功。与此同时,以杰出科学家瓦
    ·格卢什科为首的气体动力学研究室也在列宁格勒成立,他们研制出了首批火箭发动机。
    为了避免人力、物力的分散和管理上的混乱,1933年10月,在苏联著名军事领导者、苏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研究所。30年代,苏联的火箭研究工作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然而,1936年图哈切夫斯基惨遭陷害,他大力支持的火箭科学技术研究所被迫改组,科罗廖夫领导的带翼导弹研究室也被撤销,刚刚上路的苏联火箭技术工作受到了严重挫折。重新开始
    二次大战后,米·吉洪拉沃夫又重新着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究工作,他认真研究了康·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宇宙火箭列车》、《火箭最高速度》以及其它专著,并认真比较了齐氏在他的专著中提到的连接多级火箭的各种方案,从重量角度对每个方案进行了考察。他想知道,火箭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就当代火箭发展水平而言、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所必备的条件,因为只有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克服地球引力,把卫星送上轨道。
    吉洪拉沃夫同他的科研小组在1947年—1948年间完成了浩繁的计算工作,证明了实际上存在多级火箭的可行性,而且,这种多级火箭原则上可以使重物达到第一宇宙速度。
    (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