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桑卡拉:非洲的希望之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5-30

    【在巴黎出版的《青年非洲画报》4月号文章】题:造反派桑卡拉(作者森嫩·安德里亚米拉杜)
    布基纳法索头号人物托马·桑卡拉既没有罗尔斯牌豪华型汽车,也没有奔驰牌小轿车。他有一位比他挣钱多的夫人,住在名不副实的“宫殿般”的总统府里。这位38岁的总统擅长体育,酷爱音乐,他是代表着1987年非洲希望的人物之一。
    桑卡拉显然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他属非洲第三代国家元首之列。
    桑卡拉认为,划分昼夜毫无必要,应当把晚上充分利用起来:例如,用晚上的时间接见来访者。一天晚上,我对他说,一位对布基纳法索怀有留恋之情的加拿大朋友、在联合国任高级官员的一位女士应于当晚离开瓦加杜古,但她对访问布基纳法索期间未能见到桑卡拉总统感到遗憾。桑卡拉深知为外部世界了解的重要性,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决定将这位外宾请到总统府来。但是,当我打电话到旅馆时,这位女士已经动身去机场了。当时离登机时间还有1小时,但总统还是决定派人把这位女士请回来。桑卡拉亲自给机场塔台打了个电话。值班人员熟悉他的声音,问道:“请问,是总统同志吗?”他回答说:“是的,正是我,我有点小事请您帮忙。有位女士想见我,但我没能抽出时间来见她,她将乘××航班……”
    10分钟之后,这位女士便在3名伞兵突击队员的陪同下来到了总统府。她就是这样受到了桑卡拉总统的接见……
    有那么两三次,我竟不顾礼宾习惯首先起身告辞,对这位“夜猫子”总统甘拜下风。一天晚上,我真的领教了他夜里的精神是如何饱满。接近午夜时分,在进行了一次长时间交谈之后,我被睡魔所征服,便起身告辞说:“我不行了,该回去了。”他一边整理军装,一边站起来说:“好!走吧。”
    我们向他的汽车走去。我知道他一向坐在司机右边的位子上(他说是“为了更好地看路”),我便坐到了后边。我们前面的一辆汽车里坐着总统卫队的突击队员,另一队突击队员乘坐第三辆汽车跟在我们后面。直到汽车行驶到瓦加杜古出城的地方,我才明白过来我们是朝哪儿开去:他深更半夜带我前往大约200公里以外的库杜古市去,他要去会见那里的高级专员和军区司令。在去库杜古的路上,我勉强支持着,在库杜古也是强打精神。但是,在返回瓦加杜古的路上,我在汽车里便睡着了。而桑卡拉一路上却一直与司机聊天。我回到旅馆时已是清晨5点多钟了。刚到7点半,总统又打电话向我表示问候。这时,他已经开始工作了。凡是受到过桑卡拉接见的其他各国记者也都受过这种“夜间兜风”的礼遇。他的卫士们对此已习以为常。他们说:“桑卡拉上尉一睡午觉,就意味着今天晚上要熬通宵了。”他的部长们则总是“严阵以待”,总统随时都会给他们去电话。
    至于总统的夫人玛丽亚姆,她同她的丈夫一样厌恶奢侈豪华的作风和平庸的社交习俗。不久前,玛丽亚姆上班、上街购物或去教堂作弥撒,坐的还是一辆破旧的日本汽车。这辆车只有几个行人帮着往前推才能开动。那时候,桑卡拉还没有能力为她购买一辆新车。
    玛丽亚姆是个脚踏实地的女人,毫无疑问,不象她丈夫那样富于理想主义,但她同丈夫一样希望发动和促进一场斯巴达式的革命。她决非想扮演某个前台角色。
    玛丽亚姆于1986年被任命为布基纳法索装卸公司总经理。人们普遍认为,夫人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必要的经验。但是,桑卡拉不愿意他的夫人担任这个职务,他怕引起“任人唯亲”的嫌疑。玛丽亚姆也同意丈夫的观点,她没有接受这一任命。每当桑卡拉在私人官邸会见客人时,玛丽亚姆总是带着孩子出去。尽管桑卡拉同夫人开玩笑时说她是个“政治文盲”,然而,玛丽亚姆却经常同知己好友谈起自己的总统丈夫所做的工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