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斐济政变(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5-29

    斐济,由3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面积18345平方公里,人口71.4万(1986年8月统计数字),其中斐济族人占46.2%(33万),印度血统的人占48.6%(34.7万),欧洲人后裔和华裔占5.2%(3.7万)。
    17世纪’欧洲的探险家和商人就开始来到斐济,并对这个岛国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位置越来越感兴趣。1874年斐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1879年开始,英国殖民统治者从印度招募劳工,到斐济种植甘蔗和从事制糖业,在以后的40年间,共有6.3万印度人来到斐济。
    1970年10月10日斐济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英国女王是这个岛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总督是女王的代表。独立以后的17年里,这个国家的政府一直掌握在由当地的斐济族人组成的联盟党手中。该党领袖卡米塞塞·马拉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在今年4月12日的大选中,由印度血统的人组成的民族联邦党同1982年新成立的斐济劳动党一起击败了联盟党,马拉被迫下台,结束了斐济族人传统的统治地位。民族联邦—劳动党联盟成立了以印度血统的人为主体的政府。尽管劳动党主席蒂莫西·巴万德拉(斐济族人)担任联合政府总理,但是11名内阁成员中有7人是印度血统的人。
    斐济族人对于斐济被一个印度移民后裔控制的政府来统治十分不满。新政府成立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斐济族人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斐济族和印度族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
    巴万德拉政府被推翻之后,政变领导人兰布卡中校立即召见了驻苏瓦外交使团代表并举行记者招待会。兰布卡说,他之所以采取军事行动,是因为巴万德拉政府准备动用军队来镇压游行示威群众,同时他还了解到有一些社团将进行更激烈的反政府行动。
    这次军事政变,不仅在一向被称之为“民主典范”的斐济是第一次’在南太平洋地区也是第一次。它使南太平洋地区国家感到震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新西兰总理朗伊在政变发生的当天上午即召开内阁紧急会议,讨论斐济局势,并下令新西兰武装部队处于戒备状态。
    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对斐济议会制度遭到破坏深表关注,并表示澳大利亚将不会使斐济的军事政变合法化。朗伊同霍克进行了紧急磋商。两国政府都命令他们驻斐济的外交使团拒绝参加兰布卡中校召开的外交团会议。
    印度政府对斐济军人夺取政权表示“感到忧虑”。英国联邦事务大臣要求斐济军方以和平方式把权力交还给巴万德拉的合法政府。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斐济政变“深感不安”。日本外务省也对斐济局势表示关注。
    印度尼西亚的一家报纸则表示支持斐济的军事政变。这家报纸指责巴万德拉政府对苏联在南太平洋的活动采取开放的方针,并谴责巴万德拉政府与利比亚调情并支持印尼伊里安查亚省美拉尼西亚人的独立运动。但印尼官方拒绝就斐济局势发表评论。(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