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苏官员说苏外贸体制僵硬而荒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5-29

    【本报莫斯科5月25日电】苏联外贸部全苏技术供应公司总经理鲍里斯·普希金24日在回答《消息报》记者提问时说:几十年来苏联在对外贸易方面所形成的体制是“僵硬而荒谬的”,给国家带来很大损失,到目前为止,情况尚未根本好转。
    这位总经理所谈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关于进口技术装备的申请,从提出到实现要经过漫长的“旅程”。首先要向主管部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要经过各单位间的互相协商讨论。如果都没有意见,就由全苏技术供应公司列入进口计划。一般地说,申请是在今年4月1日以前到达公司的,订货者只有在1989年才可望得到所要的东西。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一些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如原来申请的技术可能已落后,出现了新的更加完备的技术,价格也可能会上涨。
    (二)关于进出口的各种规定都很死板,外贸部门没有灵活掌握的权利。例如,在“公文旅行”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先进的技术时,本应多花一些钱改买最新技术,然而由于拨款的数目是原来规定好的,谁也没有权利去追加或改动,所以合理的事情往往办不成。如果要进口的技术设备涨了价,订货者提出的追加经费的申请,又得重新在各部和各单位之间“旅行”。进口技术设备一般都需要同时购买足够的备件,但上级往往不拨这部分款。所以过了一定的时间以后,费了很大力气买来的进口设备只好闲置不用。
    (三)一些建设项目长期拖着不能完成,为它们进口的昂贵的设备就放在一边,常常是在露天之下任凭风吹雨打。例如乌斯特伊利姆斯克木材联合企业兴建的医疗综合体原定1985年5月建成。为它进口的价值500万卢布的设备到达后,医疗综合体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工。再如,为莫斯科郊区一家机械厂所购买的价值700万卢布的设备,也因为同样的原因闲置至今。
    (四)一些货物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情况良好时,本应不失时机地与买主签订长期合同,但是谁也不能保证生产这些商品的工厂将来能按期按量地交货。鲍·普希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该改造繁琐的、规定过细的体制,因为它束缚人们的手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