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为纪念华沙犹太人起义43周年:波兰上映影片《在仇恨的阴影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4-28

    波兰民族复兴爱国运动4月14日为纪念华沙犹太人起义43周年举行电影酒会,招待外国驻波兰使馆人员和记者。会上放映了根据该运动全国委员会主席扬·多布拉钦斯基写的小说《埃娃》改编的电影《在仇恨的阴影下》。影片描写了在纳粹德国占领波兰期间波兰人保护波籍犹太人的事迹。
    影片主要情节是:
    1943年的华沙。一位波兰女青年职员同她的五、六岁的男孩、老姑妈和一位女管家生活在一起。她的丈夫是波兰资产阶级共和国军队的军官,现住在西伯利亚。她在电车上偶然遇到一位犹太妇女。犹太妇女请求把自己的10岁女儿埃娃暂时寄养在她家。她收留了。德国占领当局规定,谁家窝藏犹太人,将会被全家处死。邻居知情不报,也要受惩罚。住宅楼管理员不同意收留,劝她送走,但同时也表示决不会当犹大。女管家坚决不同意收留,由于意见未被接受而离去。女职员找埃娃的母亲研究解决办法,但未找到她。1943年4月19日,华沙犹太人区爆发了反法西斯起义,埃娃的母亲参加起义去了。女职员找到一位从事地下反法西斯斗争的天主教神甫求援。神甫帮助她通过地下组织把埃娃送往波德边境的一天主教孤儿院。当她回到华沙时,家已被抄,儿子和姑母均不知去向。她正要跳楼自杀,邻居把儿子送回来。
    影片还揭露了纳粹分子集体屠杀或任意枪杀波兰人及残酷迫害犹太人的罪行。多布拉钦斯基和《埃娃》
    电影放映后,我们同多布拉钦斯基交谈。他告诉我们,这部影片所根据的他的小说《埃娃》,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电影中的女青年职员是当年多布拉钦斯基从事地下斗争时的秘书,名叫雅德维加·彼得罗夫斯卡。此人目前仍活着,已经85岁,住在华沙。多布拉钦斯基还说,埃娃的原型10年前已去以色列,目前情况不详。
    多布拉钦斯基是波兰的著名作家,无党派人士,今年77岁。他19岁时开始发表文学评论作品。1937年出版第一部书,1945年起就是波兰作家协会会员。1981年起担任波兰笔会副主席。1982年波兰民族复兴爱国运动成立时即担任该运动主席。他的主要作品有《掠夺者》(1946年)、《破碎的家庭》(1946年)、《智慧的钥匙》(1951年)、《父亲的影子》(1977年)、《安娜的婚事》(1981年)和《安娜的孩子们》(1983年)等。曾10多次获得奖金和奖章。
    多布拉钦斯基说,还在纳粹占领年代他在华沙就动手写小说《埃娃》,战后出版。迄今已多次再版。多布拉钦斯基1986年10月曾率波兰民族复兴爱国运动代表团,应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邀请,访问了中国。访华归来,他写了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近期即将出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