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阅读
  • 0回复

日报报道:中国电子工业竞争力增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3-31

    【日本《产经新闻》3月10日报道】题:中国电子产业的竞争力增强(记者尾崎发自上海)
    随着中国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的出口正在急剧增加。中国政府计划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1986至1990年)使有关电子产品的出口每年递增30%,199o年出口额预计增加到10亿美元。中国的方针是改变战略,实现电子企业的密集化,扩大电子产业的出口,把电子产业培养成创汇的尖兵。对此,不仅中国周围的国家,而且向中国提供技术的发达国家也越来越关注。
    据中国电子工业部统计,1986年中国电子产品的生产总额达300亿元(约合81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8.1%),出口额猛增到3.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52%,出口成交额为4.4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4.4倍。主要电子出口产品是电视机、收录机、磁带录音机和电子琴。中国政府计划在1990年以前增加通信设备和小型电子计算机的出口。
    1986年中国电子产品出口的特点是成品所占的比率急剧上升到40%。在1986年秋季广州交易会上,80%成交的电子产品是成品。
    中国电子产品出口的国家,已经由1981年的3个增加到1986年的8个,特别是对东南亚和欧洲的出口成倍增加。1986年10月,上海第一电视厂同外商签订了出口5万台彩色电视机的合同。中国不仅出口产品,而且还开始向东南亚、南亚和南美输出收音机、磁带录音机和电视机显像管等生产线和零部件。对于中国电子产业的动向,亚洲国家已开始感到“威胁”,同时,电子产业向中国提供技术的发达国家也开始引起注意。中国的彩色电视机85%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中国去年成功地试制了64比特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并正在着手研制科学计算和处理数据用的高性能电子计算机系统。中国的战略今后一定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影响。
    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了把电子产业培养成创汇的战略产业的计划。中国把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视频信号磁带记录器、数控交换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列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家重点技术引进项目,其中一部分已经开始生产了。
    中国从1986年起制定了“改变电子工业的四大战略”,并着手提高整个电子产业的素质。第一是实现电子产业的密集化和分工合作。第二,由以零件和半成品为主的出口改变为以成品为主的出口,电子出口定点企业由现在的16个增加到50个。第三,将企业的重点转移到开发战略上来。第四,推进电子产品的国产化。此外,中国还要同技术开发力量和销售力量都很强的外国企业合作,以此来推进委托销售。同时,它已开始积极按照国际规格生产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严格履行合同。显而易见,与以前相比,中国政府正在拿出前所未有的劲头来扶植电子产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