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北京强调不同的起点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3-30

    【西德《斯图加特日报》3月20日文章】题: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辩论产生影响副题:北京强调不同的起点形势
    莫斯科的中央全会开过后6个星期,北京现在开始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进行详细的报道和分析。但同时也指出了改革意图所遇到的麻烦和阻力。
    北京开始时对公开报道犹豫不决,中国农业和工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自1978年以来日益迅速地离开以前的苏联经济模式,中国觉得,莫斯科的改革计划证实了它的做法。然而,几乎在苏联发出改革脉冲的同时,北京去年年底在大学生闹事之后,特别在一月份和二月份的头三周,对改革的原则立场也出现了怀疑态度。这涉及到计划在中国实行商品经济的方案,涉及到减少国家计划的程度,涉及到伴随经济改革的政治改革以及一些具体的试验,包括破产法、金融市场、首批股票交易所以及国营企业的所有权同支配权分离等试验。在中国总理赵紫阳一月底春节庆祝会上发表了北京领导保证进行这些改革的声明之后,关于这个问题的辩论才开始出现新的形势。三月份,中国报刊重又发表一些著名的经济改革家的言论时,上海的报纸才发表戈尔巴乔夫讲话的原文。其它报纸也谈到了苏联的改革遇到的问题。
    关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中国和西方国家一样事先得到了莫斯科的通报。中国的一位地位高的分析家说,北京的领导人认为戈尔巴乔夫的决心是“很大的”,尽管他在人事政策和内容方面作了些妥协;他说,第一次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即除外交领域外,莫斯科已不再坚持华约国家要跟着奉行它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路线。他认为,打算实行的内政改革,尚不能使人得出莫斯科的外交政策路线会有变化的结论。对于继续影响中苏关系的对越南和对柬埔寨政策以及对于阿富汗问题来说,尤其是如此。
    一年前对苏联的改革能力还非常悲观的中国经济理论家们认为,戈尔巴乔夫至少谈到了下述问题中的某些问题,这些问题会给苏联的改革带来更大的困难。统一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就是这方面的一例,在这个阵营中实行经济分权政策就可能引起利益冲突。
    他们说,这首先是涉及经互会内部的特殊经济关系,同时,估计单个的东方集团国家会出现面向西方的强烈倾向。此外,改革前必然要求对老的意识形态原则重新作出解释,这对于莫斯科来说最终意味着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垄断权。这样,除了本国经济理论要突破外,苏联还必须承认其他的过去它所批评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比如南斯拉夫那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这些经济理论家们还指出,尽管中国也有少数民族问题,但这些问题在历史和文化方面都不同于苏联这个多民族国家。如果通过改革实行经济权力下放,就必然会导致承认更多的独立性。另一个区别是:苏联高度集中的军事机器受到两个超级大国军事竞赛的压力。
    因此,这种集中的体系对于这种竞争来说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最后一个区别是,苏联的官僚机构存在的时间长得多,其结构更牢固。这也使得不进行政治改革,就不能取得经济改革的进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