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台湾一研究员撰文指出:研究台湾史不能与国史割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3-29

    【台湾《自立晚报》3月23日文章】题:对台湾史研究的一些省思(作者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玉法)
    最近史学界对台湾史的研究有特别提倡之意,部分是受了政治潮流的影响,部分也是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台湾兼具内地化与区域性台湾史是国史的一部分。台湾史在以前原被列入边疆史的范围,象海南岛一样,都在中国东南海上;象满洲、蒙古、新疆、西藏一样,均为帝国主义国家所觊觎。故研究台湾史,特重移民、拓殖与开发方面,提出来的理论,有所谓“内地化”。台湾是由内地各省的人来开发,居民虽以福建、广东二省人为多,来此任官出差者,各省人都有。且自光绪十年以后,台湾建为中国的一省,各种官制及地方设施,几与内地同。台湾的内地化,是很自然的。但所谓内地化,并不等于和内地一样。加上日本统治50年的影响,台湾的区域性愈来愈高。因此,近年有些学者对内地化的理论大加反驳。反驳的人强调台湾的区域特性,主张内地化的人强调台湾与大陆的共通性。实际上,两种理论实为一体之两面,只要双方不受大陆意识或台湾意识的情意结所支配,两种不同的理论,恰可使历史面貌更易呈现。历史使台湾衍生分离意识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的遭遇和台湾自身的命运,使台湾意识的成长不可避免。其一,在郑成功据台为抗清的基地以前,台湾受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的统治,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影响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联系。其二,清廷收复台湾之初,并未积极经营和建设台湾,台湾居民经常起兵反抗满清统治。其三,甲午战后清廷将台湾割给日本,使台湾居民有被遗弃的感觉。其四,台湾受过50年的日本统治,在日本高压怀柔兼施的皇民化政策下,部分生于其时、长于其时,受日本教育,其时的台湾居民,中国意识难免模糊。
    中国地大人众,分裂的时间多,统一的时间少,加上中央政府对地方很少能作有效的统治,人民的地域观念是很重的。不过,大陆各省,即是在军阀割据的时代,各以中国法统自居是有的,但绝少有自外于中国的念头,台湾虽属边疆地区,与大陆各省有共同的民族和生活方式,自抗日战争胜利以来,帝国主义的分离力量也几已不存,所以由台湾意识衍生出一种分离意识,完全是历史造成的,近40年的历史,影响尤大。中华民国要在台湾生根,台湾2000万居民也要在台湾生根,台湾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史学界对台湾史的研究,已较对任何一个中国省区的研究成果为佳。政府方面所重视的,除了国史以外,就是台湾史。
    目前所要做的,首在开放档案,次在解除禁忌,三在提高研究品质。研究台湾史勿与国史割裂值得注意的,应在国史的范围内研究台湾史,不宜把台湾史与国史割裂。
    譬如研究“二·二八”事变,如能从战后全国各地受降与接收的大环境来看,也许更易了解真相。其次,1949年以前,台湾有时与中国关系极少(清以前),有时为中国的一个地区(建省以前),有时为中国的一个省,有时为日本的殖民地,这些时期,皆可视为台湾史的范围。1949年以来,中华民国在台湾地区发生的事情,除了属于台湾史的范围以外,尚有属于国史的范围。外国学者往往将此二者混而为一,中国学者不可不分,不然鱼目混珠,难得历史真相。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