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母亲对我的熏陶和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2-28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2日报道】杨振宁教授最近应陈嘉庚基金会的邀请前来我国讲学。在逗留新加坡期间,本报记者刘培芳访问了杨教授。
    问:你这次来新访问,短短一星期行色匆匆,把高龄91岁的母亲也带来了。你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流露无遗,请你谈谈你和母亲的关系。她对你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答:我母亲在一年半前,从上海移居到香港。虽然她已91岁,但精神还很好。由于她从来没到过热带,所以这次我带她来新加坡走走。
    我在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在10个月大的时候,父亲(著名数学家杨武之,已在10年前逝世)就到美国教学,前后共5年。所以,从我出生到6岁这段期间,就只有母亲和我两人相依为命,关系非常密切。
    我母亲没有受过新式教育,旧式教育也受得很少。她的中文阅读能力是自学而来的。我头6年对中文字的认识也是母亲教的。她虽然没有真正受过教育,但她的意志非常坚强,个性也比父亲强,家里的一切都由她决定。抗战期间,我们一家人住在昆明,前后10年。父亲虽是一名大学教授,但收入不多,那时,最小的弟弟还在念初小,一家生活十分困难。父亲抗战前的积蓄,因为通货膨胀的关系,到了40年代,都荡然无存。家庭经济条件非常恶劣,全家就靠母亲一人支撑。
    母亲克勤克俭持家,给我们亲戚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
    1945年春天,当我还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念书时,曾经为一群美国军官和士兵教中文。一个星期教3小时,每个月可赚到100美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对家里的经济很有帮助。
    就在那一年,我到美国留学。1948年,父母亲全家搬到上海住。30多年来,母亲一直保持她一贯刻苦勤俭的作风,为一家大小操劳。她是到了80多岁之后因为精力比较不够才休息下来。真是80年如一日。
    我本人的个性和作风,受到父母的影响都很大,也许可以说,明显的影响(如学术知识)是来自父亲,而不明显的影响(如精神气质)是来自母亲。
    到现在我自己年纪大时,从我和子女的接触中,我才深深体会到母亲对我的成长所给予的熏陶和影响。
    我总觉得,中国旧社会里成长起来的妇女,往往比男人意志坚强。
    也许,这是因为旧社会对妇女施予太多约束所造成。在今天的社会里,老太太们比丈夫意志坚强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觉得这种社会现象是很值得研究的。
    这种特点的形成必定有其社会背景。
    问:你所流露的孝道精神是得自东方的价值观念,长久的西方社会生活,是否会使这种观念有所改变?
    答:孝顺美德是华人传统,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孕育的道德观念。西方也有,但是和东方不一样。
    所有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也有很浓的孝道精神。
    1983年我们全家人在香港团聚,在一家餐馆吃饭时,看到每一桌几乎都是三代一同吃饭的,这种现象在美国很少见。
    我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作风,是受到东方传统的影响,因为我是在中国社会长大的。我觉得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熏陶,对他一生的影响是至为深远的,而且也是不知不觉的。
    我在美国已住了40多年,对西方的做人方法也有了解并受到影响,但是我处世做人,仍旧是从我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观念出发。
    对我来说,因为通过对另一个传统(即西方传统)的了解,使到我对自己的传统又增加更深一层的认识。
    有了比较,才能使人对自己原来的优点有更多的认识。有些人在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而产生不谐调和冲突。
    我也许是比较幸运的,在这种冲击下,我一切还觉得很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