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在西德学中文时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1-30

    【香港《大公报》一月六日特稿】题:西德的汉语学生炙手可热(作者西德汉堡大学教师关愚谦)
    西德的中国热,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杂志、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介工具都开动了。我本来以为,这种热劲儿不会很长久的。但是,中国热并没有过去,而且现在比以往深入了。学中文的找到了出路十年以前,在西德大学学中文的人还不多。许多人都知道,学中文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将来就业的机会是很少的。而现在,“大学毕业就是失业”这句话在西德已经是真理了。除了学电脑、电子、经济的学生以外,其它职业在社会上都饱和了。过去叫好的医学、药物学等学科,现在学生毕业以后也很难就业。物理、化学、建筑学、造船这些学科已经早在几年以前就不是热门了。更不要说那些学教育、法律、政治、语文、哲学、社会学的学生。有的毕业以后失业在家、有的去当汽车司机、有的去做散工。在我家旁的一家中国饭店做跑堂的德国人就是汉堡大学法律系的毕业生。
    可是,谁会知道,最近学中文的大学毕业生,竟然成了炙手可热之人。就在几天以前,一个刚刚在汉堡贷款银行上班,马上就要出差到北京去的毕业生打电话给我’她向我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即凡是去年、今年在中文系毕业的我的学生都找到了工作,分布在保险、银行、铁路、航空、汽车等行业上。这简直让我纳闷,这些行业要学中文的人干什么。其实,这还不奇怪。
    更奇怪的是,在一个月以前,我忽然接到一个有名的私人保险公司送来的请柬。请我参加一个中国文学、小说报告会。
    报告人是中国名作家冯骥才。事后,中国饭菜招待。这照理是狗逮耗子,多管闲事,但好好分析一下“保险”与“文学”还是有关的。只要冯兄在书上提它一笔,几十万个读者都会读到它的,这保险公司有脑子。
    我在汉堡大学教了十六年的书。这十六年毕业出来的学生,少说也有几百了。最初的毕业生找职业确实很困难’学的大部分是古文,除了在大学研究所工作外,别无出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和西德建交,大学加强了白话文和口语的教学。外交部、驻华使领馆开始接受学中文的大学生。继之,是新闻社、报社、出版社。前几年,一些大工业托拉斯、大银行也开始培养学过中文的人来工作。这一年多来,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学中文时髦了。中学生开始办中文课、科技大学组织中文班、各大城市组织了太极拳、气功训练班,百货公司设中国部。一些中等企业’进出口公司、银行也在启用会中文的人。不久前,我遇到德国航空公司的一位高级职员。问他们是否也聘用了学中文的大学生。他回答是肯定的。我又接着问他,你们的公司难道真的需要会中文的人吗,他微笑地回答说:“目前还不需要’但以后一定会需要。中德的航空发展前途很大,现在不培养,到以后用时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储存起来,备而不用,看得远。有这种观点和远见的企业家,目前在西德越来越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