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顾正秋建议台振兴传统剧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12-01

    【台湾《联合报》十一月十四日报道】顾正秋感叹国内老戏之不传,已逐渐为众说纷纭的新编观念所混淆。
    她不反对创新,但坚持传统老戏至少也应该有以原貌保存的机会,服饰、表演技巧、唱腔、内容及艺术精神,都以其颠峰时期的形式演给后代看,累赘松懈处、离谱不雅处可请专人修编至更完善的地步,以免时深日远,老戏精华遭至曲解而湮没。
    十二日演完《汉明妃》,十三日顾正秋就针对国剧当务之急提出三点建言:
    其一,邀请学者专家组成智囊团,为国剧修编或新编好戏。太多历史题材,人物可供编织入戏,可惜都因乏人传唱而散佚,如文天祥、缇索救父、苏武牧羊等,亟待有心人复活。
    智囊团态度必须审慎而有深厚的国剧、戏剧素养,非哗众取宠或盲目乱改,累积时日自然会有更多好戏可演。
    其二为培养人才。顾正秋指出,国防、教育部每年投资巨款支持三军剧队及复兴剧校,但多年来出头的人才寥寥可数,眼看气数低落。
    她最痛心的莫过于看到有希望的国剧演员楚才晋用,沦为影视演员替身、武行或二、三路角色。如果有关单位肯委以技艺有成的老演员重任,委托他们专司培养挑选有潜力的新秀,悉数传授心血结晶,责成三数年有成!是否比今日学生不满老师藏私、老师指责学生懒惰不肯学的现象有积极意义?
    其三是建立合理的公演制度。目前各剧队各自为政,公演、劳军奔波不停的方式,对演员并无好处,每档戏大同小异的戏码换来转去,没有留给演员创作思考的空隙。剧院公演应该精减戏码、加强每档内容,国外大歌剧院的作业方式可供参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