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苏联战略防御与中苏力量对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11-29

    苏战略核力量对中国占压倒优势;中国核弹头能击中苏目标,但数量太少;中国依靠的是最低限度核威慑和持久常规战双重威胁
    【本报讯】华盛顿十一月五日消息:美国传统基金会发表霍姆斯博士长篇文章,题为《美苏中的关系和战略防御》,现将其中苏联的战略防御对中苏力量对比的影响部分摘要如下:
    苏联在战略核力量方面对中国保持着压倒的优势。中国人部署了一百四十至一百五十个核弹道导弹,而莫斯科却部署了九百七十九个海上发射弹道导弹、一千三百九十八个洲际弹道导弹和五百四十三个中程导弹。苏联人在乌拉尔山东面部署了大约二百个SS—20导弹,可能是针对中国和日本的一些目标。中国防止苏联侵略的核战略基于对苏联城市进行报复的这种威胁。它还基于美国核力量的剩余威慑能力——它构成的威胁与中国的核力量不同,但是在战略上与中国的核力量配合默契。中国的导弹既没有那么高的质量,也没有足够的数量,不能采取以苏联的核武器和其他军事力量为目标的“打击军事力量”战略。因此,中国的核力量能给莫斯科造成的唯一可信的威胁,就是它可能利用在受到苏联袭击后剩下的数量有限的导弹给苏联的城市造成苏联不能接受的破坏。
    中国的“打击经济中心”的战略对苏联的人口中心只有最低程度的威慑作用,这种战略的可信程度实际上就是它的核力量达到苏联特定目标的能力。北京只有六个射程足以达到苏联任何地方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其他一些中远程和中程力量只能达到苏联南部的某些部分。因此,中国人在人口稠密地区选择所谓的“打击经济中心”或“软”(即不设防的)目标方面并没有很大的灵活性。他们可以永远保持有些导弹可以打到苏联城市的这种威胁,但是他们不能确定能打到哪些城市。
    苏联如果有了战略防御系统,就可能使中国这种核战略的灵活性更小。它将降低中国弹道导弹的突破能力,从而进一步削弱北京的摧毁特定目标的能力。毫无疑问,中国的核力量不需要象苏联打击军事力量导弹具有的那种高精度或爆炸当量,因为北京并没有以军事力量为目标。但是,因为只有这么少的洲际弹道导弹,苏联的由经过改进的“橡皮套鞋”式截击导弹、经过反弹道导弹试验的SA—5、SA—10和先进的SA—X—12地空导弹组成的扩大了的反弹道导弹系统能够大大减弱中国对苏联的报复性打击的锋芒。如果苏联有了能进一步减少渗漏的先进太空战略防御能力,只会加强莫斯科计划对中国的核力量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的信心。中国可能仍然指望至少有一些核弹头能够击中它们的目标,但是,这些导弹的数目太少,从可以接受的破坏的角度来看,这也许能使得苏联人敢于冒着风险,考虑发动第一次打击。
    然而,即使苏联部署了战略防御系统,中国人仍将会有剩余的威慑能力。莫斯科永远不可能有把握地拦截中国所有的弹道导弹弹头。此外,莫斯科必须始终确信在对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打击后,仍然有足够的战略力量用来威胁美国。美国作出敌对反应的危险或旷日持久的中苏常规战争将会继续使苏联领导人感到捉摸不定。因此,尽管从作战角度讲莫斯科的第一次打击能力是增强了,但是,全球的核均势和中国的常规战争能力却降低了它的战略威慑能力。
    苏联的战略防御系统可能对中国未来的战术核系统造成威胁。目前,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看来完全是为了进行威慑和报复。
    然而,据说,中国人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朝一日能够在战场上用来对付苏联人的战术核力量。苏联的能够拦截短程和中程导弹的战略防御系统可能阻止中国的部署战术核力量的计划。它是否会这样做,主要取决于苏联的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和中国的战术核武器技术之间的研究和发展的竞赛。
    苏联的战略防御系统可能还会促使中国扩展它的常规力量。苏联可能会推论,它的战略防御系统的战斗力将使中国的报复性核打击在战略上失去意义,或者可能是自取灭亡。如果失去了可靠的核威慑,中国可能会认为抵御苏联对华北地区的有限常规入侵的唯一办法将是大规模扩充中国的常规力量,并使之现代化。中国的威慑力量现在依靠的是双重威胁:最低限度的核威慑和进行一场持久的常规冲突的前景,而苏联不可能使这种冲突出现有利的结局。前一种威胁的减弱必然会导致后一种威胁的增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