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日美科技人员流动体制的利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10-30

    【本报讯】《日经产业新闻》七月刊登一组连载文章,谈日本和美国科技人员流动体制的利弊,要点如下:
    如果把美国的科学技术社会称为人员频繁流动的“游牧型”,那日本的科学技术社会就是定点居住的“农耕型”。“游牧型”的美国科技社会
    在美国,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通过在企业之间流动把技术传播出去,展开互相竞争,使技术得以提高。美国科技人员流动在高技术年轻产业领域已是常见现象。硅谷约有六十家半导体厂家,大多数都是由当地最初的半导体公司自动退职的人创办的。据美国一家高技术调查公司以公司领导干部为对象作的调查,平均在职年数九年,平均就职次数为三点三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提高收入。另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有风险企业存在的优越环境,任何一家新公司,只要有优秀的技术力量就能堂堂正正地和大企业为伍。这样的环境能刺激科技人员的独立心。促进人员的流动。“农耕型”的日本科技社会
    日本型科学技术社会有它的优点。首先是依靠把一生献给企业的科技人员的上进心促进技术进步,并创造出可称为“自家型”的技术或技术开发系统。这就成了一种起爆剂,产生企业间的竞争,并提高整个日本的技术发展能力。这对个人的独创性开发不利,但却有利于发挥集体力量进行技术开发。日本在石英钟表、电子相机、产业用机器人、数控年床等所谓电子技术领域拥有世界第一的实力,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日本型科学技术社会的强点在生产现场也发挥出来了。日本科技人员和美国的不同,在生产现场和一般人员一起工作,没有抵触情绪。这些科技人员多年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有助于熟悉生产技术并保持技术的连续性。日本型科技社会正向美国型接近
    最近,在日本,产业结构、雇佣习惯、职业观也有了变化,科技人员的流动化现象也随之发生。日本型科学技术社会正在迅速接近人员流动性大的美国型科学技术社会。招募科技人员的广告、物色人才公司纷纷问世,它们使出一切绝招拼命地挖第一线科技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人员的职业观发生了变化。过去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而投奔大企业的年轻科技人员,或在终身雇佣制的温室里培养起来的中坚科技人员,离开公司的多起来了。他们已不再依靠现有权威,而要向新的可能性挑战。如果这样一些科技人员在自己找到的新天地里,开展不受拘束的技术开发工作,很可能创造出新的技术。以终身雇佣制为基础的日本科学技术社会,显然正面临根本转折。
    另一方面,生产据点的国际化和向地方分散,也是加速科技人员流动的因素。当美国大计算机厂家在日本建半导体工厂时,日本的半导体厂家都战战兢兢,唯恐因为对方是世界闻名的大企业而把自家的科技人员挖了去。有的公司甚至向全体工作人员散发传单,写着“切勿上当受骗”。尽管如此,自己的王牌科技人员还是被挖走了。象历史上的“民族大迁移”一样,“科技人员大迁移”的时代也许正在逼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