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老报人谈在纽约办中文报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10-29

    【香港《广角镜》月刊文章】题:从“新闻眼”看纽约的华文报纸(作者朱正生)搞新闻要有新闻眼一九七三年春,笔者应聘参加在纽约创办的中文报《中美商报》的总编工作,由于财务上突然产生不幸的变化,这张报纸不到半年便夭折了。
    在此之前,笔者曾在纽约中国新闻处服务’纽新处主任陆以正在我将离职时提醒说,搞新闻要有“新闻眼”,“像唐人街这样的报纸,白送一家给我都不要。”当时唐人街有《星岛日报》、《联合日报》、《美洲日报》、《美华日报》、《华侨日报》等几家中文报纸。另外还有两家正要倒闭,两家正要开办。至于《世界日报》、《中报》、《中国时报》等还没有登台。几年以后,《北美日报》酝酿改组,笔者于一九八二年就任《北美日报》社长,不过这次重作冯妇寿命也不长。经过这两次在华文报纸里实战的体验,使笔者对这个龙蛇杂处的华埠和华侨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什么纽约中文报纸多?整个大纽约区包括一些卫星城市,人口超过一千万。但综合性的英文报纸只有《纽约时报》、《每日新闻》和《纽约邮报》三家。另外还有一家《华尔街日报》,是以经济新闻为主的大报。而这同一地区以华人为对象、以华埠为中心的中文报纸,一度达十家之多。大纽约区的华人总数约为四十万左右,平均每四万华人就拥有一份综合性的报纸,这种现象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不但许多外国人想不通,就是华人自己也摸不着头脑。
    原来这些报纸是随海峡两岸的政治应运而生的,它们依附于一定的政治集团,在激烈倾轧与竞争中载浮载沉。又因纽约的中文报纸早已达到饱和状态,报纸的数量与读者人数及其需要都太不成比例了。冲破困局的途径从纽约市华侨社会的政治结构来说,这个地区勉强能容纳一家极右的报纸,一家极左的报纸,一家真正中立的报纸,顶多只如此三家足矣。去年《中国时报》关门,就是犯了与《世界日报》相克相斥的大忌;今年《纽约日报》停刊’也是办报人林缉光没有自知之明,不谙此中玄机,以致自食苦果。
    一个有抱负的报人’想在华埠创业,面临华文报纸在饱和状态下的恶性竞争,只有两种途径可冲破困局:其一是以绝对优势的财力发动攻势,与人一争长短。有钱可以杀价争取广告,以高酬争夺稿源,可以广增最新最快的通信网络,添置最好的印刷设备等。其二是走自己的路,办一份有特色的与众不同的报纸。要甩掉那些政治上的后台老板,要独立创造,成为真正为读者服务的新闻报纸。中文报纸的通病目前’纽约的中文报纸,存在着下列通病。
    一是走不出唐人街的小圈圈,大家坐地争食,无视唐人街以外大纽约区的众多华人。似乎除了这一区域内的新闻外,就别无新闻了。二是只重形式不讲究内容。近年来一窝蜂似的你加张页’我也加张页;你套印’我也套印,结果篇幅扩大了,内容呢,还是靠剪刀浆糊过日子。三是唐人街的报纸都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除了极左和极右之外,有的中偏左,有的中偏右,没有一家是真正中立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言论保守,作风守旧。报上看到的都是框框和八股,读者看了味同嚼蜡,倒尽胃口。四是没有主动争选新闻,对读者缺乏负责的精神,普遍存在吃大锅饭的态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