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八十年代的西方家庭(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9-30

家庭内部代沟问题有所缓和
    不少抽样调查说明,西方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思想沟通不象十年前那样困难,互相理解较前加深;两代人之间相互感到满意的家庭明显增多。
    社会学家们强调,当前中年父母花在子女身上的时间与精力远非当年他们自己的父母所能比。而他
    们给予子女的温情、关心与帮助更是他们当年作为子女所未曾感受到的。这是导致当前两代人之间趋于接近的一个因素。
    巴西一位著名青年问题专家在圣保罗曾就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做过一次十分有趣的调查,结果表明,十分之九的青少年表示将不折不扣地按照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子女,而一九七○年时则有一半以上青年断言“我将完全另搞一套”。与此同时,今日的父母普遍觉得自己的子女比他们所想象的还要“更可靠、更负责和见识更广。”
    社会学家们进一步指出,两代人更为接近的另一个证明是:在子女婚姻和事业前途问题上,两代人比过去更能平等讨论;一面是青少年要求更加独立地思考与行事,一面是父母更加放手让子女去独立成长、独立生活。家长们最为关切和警惕的是子女的性早熟与吸毒问题。有许多家庭仍在子女的外出、交友等方面加以限制。
    专家们说当前两代人思想和感情上的接近有着诸种原因。就社会角度而言,他们认为这两代人之间价值观念的区别比此前那两代人之间的区别已经缩小。专家们还强调,日益先进的交流技术和手段促进信息的迅速传播、知识的迅速普及,这也是导致两代人较易沟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家庭间贫富差距加大
    西方社会学家们普遍
    认为,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一个十分明显的变化是,贫富悬殊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更加合法存在”,“建筑在权势、财富和竞争基础之上的行为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制推行。富有家庭尽情享乐,穷人家庭则在贫困中挣扎。
    美国《洛杉矶时报》对此曾做过令人信服的生动对比:纽约豪华餐厅和时髦夜总会“从未象现在这样顾客盈门”,对曼哈顿住房的需求是如此之大,以致一间普通公寓房的月租金竟高达一千美元;而与此同时每八个纽约人中就有一个靠领福利金过活,饥饿与无家可归者“比大萧条以来任何时候都多”。根据美国国情普查局的估计,一九七四年美国最富有的五分之一的家庭的年均收入为最贫穷的五分之一的家庭的年均收入的七倍,而十年后这种差别已扩大为九倍。(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