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阿卜杜拉案件」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9-29

    连日来,法国巴黎爆炸事件频仍,人员伤亡惨重。声援阿拉伯和中东政治犯委员会与权力和自由战士组织宣称,这些凶杀活动是它们干的,因为法国政府在“阿卜杜拉案件”上欺骗了它们。
    “阿卜杜拉案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乔治·易卜拉欣·阿卜杜拉,三十五岁,黎巴嫩古拜亚特人。七十年代,他创建了黎巴嫩革命武装力量。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他亲率人马,前往巴黎、斯特拉斯堡和罗马等城市活动,重点袭击美国人和以色列人。一九八四年十月,在法国里昂被抓获。为营救阿卜杜拉,黎巴嫩革命武装力量于一九八五年三月在黎巴嫩将法国文化中心负责人吉尔·佩罗尔扣为人质。不久,该组织与法国政府达成默契。佩罗尔于四月二日获释回国。就在此时,法国领土监护局在阿卜杜拉租的房子里找到一支手枪。
    据分析,当年美国驻巴黎外交官查尔斯·雷和以色列人雅各布·巴尔西曼托夫就是被这支手枪打死的。由于涉嫌人命案,阿卜杜拉的释放便成了泡影。
    于是,阿卜杜拉的战友们又因此而继续在法国制造恐怖活动。
    希拉克政府上台后,为改善国内治安情况,并使扣在黎巴嫩的法国人质获释,以证据不足为由,不再对阿卜杜拉涉嫌人命案追究责任,准备今秋释放他。
    七月初,密特朗访美时,为考验法国的忠诚,里根对他说,希望能“干掉”阿卜杜拉,否则就不够真盟友。因此,“阿卜杜拉案件”就不仅仅是一件法律案件,而且也变成了一件政治案件。
    慑于美国的压力,法国改变了在“阿卜杜拉案件”上的态度。九月一日,法国明确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释放阿卜杜拉。三天后,一系列爆炸事件便在巴黎开始了……
    (施光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