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美教授谈中国啤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8-28

    【美国《洛杉矶时报》八月六日文章】题:中国酿制啤酒有困难,教育家报告说啤酒在这个国家青年中销路不佳
    美国人使啤酒在中国得到一个坏名声。
    美国克莱蒙大学研究生院教育系副教授威里斯今年夏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参观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十多家酿酒厂,探索啤酒消费和生产的社会习俗。
    威里斯说,“有趣的是,在中国遇到的三十岁以下的人,几乎都对啤酒持消极看法,他们是看了美国人和欧洲人喝啤酒后产生这种看法的。他们认为啤酒会使人发胖。他们看到的在饭店里饮当地啤酒的美国人都是五六十岁的美国人,他们不在乎体重,老态龙钟,看上去很胖。中国小伙子看见这些人便说,‘嗨,这就是美国人的样子。’他们认为美国人饮啤酒太多。”
    威里斯四十六岁,身材修长,他自己从事酿造啤酒已有二十五年。
    威里斯有如下看法:
    ——中国的啤酒主要是瓶装的,约二十一盎司,微酸。它的酒精含量低,约百分之二。按中国工人的收入标准,价格是昂贵的。因此中国人平均一年喝啤酒不到一加仑,而美国人平均一年喝二十一加仑。
    ——味道各种各样。这部分是因为添加到大麦里的谷物。在中国南方,可以发现用大米酿制啤酒。大麦的品种各地不同,水质也不同。有的啤酒有氯味。出口的啤酒是为满足国际上的口味酿制的。“青岛”啤酒只是模仿德国啤酒。
    ——主要是由于运输和分配制度,啤酒生产基本上是当地的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酿酒厂。这些酿酒厂看上去比较现代化,极其干净,采取不锈钢的大缸和铜管。
    ——有少数几家酿酒厂酿制草药啤酒,通常是添加入参。威里斯感到失望的是酿制草药啤酒比他原来估计的少得多。为此,他想自己动手酿造草药啤酒。
    威里斯说,尽管中国酿酒业还有缺点,但是他“爱上了这个国家”,很想再去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